心手相连,共筑康复桥梁!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孤独症康复组家长学校成果显著
心手相连,共筑康复桥梁!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孤独症康复组家长学校成果显著
在孤独症儿童康复的道路上,家园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年度,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孤独症康复组家长学校工作围绕“心手相连,共筑康复桥梁”的主题,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加强家园合作,提升家长的康复教育能力,共同促进孤独症儿童全面发展。
过去一年,孤独症康复组开展家长学校课程12次,班级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4次,特邀省专家顾问5次,家长康复业务培训3次,居家康复指导16次,家长满意度调查3次,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搭建沟通桥梁,共促康复成效
家园沟通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孤独症组教师与家长建立多种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家访以及日常的电话、面对面沟通,教师与家长保持了密切的联系。这些沟通方式不仅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中心的康复情况,也使教师们能够深入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和需求。
中心教师定期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康复情况,并根据家长的反馈调整康复计划。这种双向沟通的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康复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增强了家长对中心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康复技能
今年初,孤独症组家长学校讲座盛大启幕,备受家长瞩目。孤独症康复领域权威专家与中心资深的骨干康复教师依次亮相。培训课程不仅涵盖了孤独症儿童的康复理念和方法,还提供了实用的康复技巧和心理支持。
在本年度家长学校的重点课程中,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专委会常委陈旭红老师重点围绕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评估及处理策略进行分享,着重从行为干预原则、行为分析、支持策略等几个方面,为家长们提供建议和指导。香港协康会中心经理、香港注册社工师杨玉彦从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问题行为成因及管教、ABC行为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心骨干教师潘楠、成忠名老师从结构化教学、家庭实操技术和感觉统合居家运用方面入手,指导家长更好的开展居家康复训练。
通过培训,家长们不仅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孩子康复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还提升了自身的康复教育能力。
专家赋能指导,个案专向研讨
本年度孤独症组共开展个案研讨33次。典型案例的研讨,专家、家长、老师多方介入,个案研讨团队通过积极的讨论,分享经验和方法,共同探索最佳康复路径。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不仅能针对性的解决个案中的具体问题,更能帮助家长增强自信心,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
组织亲子活动,增进情感交流
积极组织各类亲子活动及家长开放日活动,如亲子阅读、亲子运动、家长课堂等。这些活动不仅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和互动的平台,还增进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家庭康复教育。
送康送教上门,居家康复指导
本年度,共为16名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送康送教上门服务。包括康复训练、生活技能教学、心理疏导等。过程中,康教老师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儿童日常居家各方面的状况,鼓励家长坚持做好儿童康复教育工作,并对家庭如何开展日常训练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送康送教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家长与中心更加密切的联系和交流,促进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质量共同提升。
优秀家长表彰,激励家长参与
年底举办的“优秀家长”及“最佳奉献奖”评选活动,表彰了在儿童康复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家长,激励更多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与教育。
一起展望未来,共筑美好明天
回首过去一年,孤独症组家长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加专业、个性化的康复支持,不断完善家园合作机制,提升家长的康复教育能力;不断创新沟通方式和方法,提升家长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为孤独症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