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协商减排是一项好举措?减排优等生尝到甜头,但未来任重而道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协商减排是一项好举措?减排优等生尝到甜头,但未来任重而道远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39632.html

2023年底至今年初,全国多地共同经历了一个难忘的“跨年霾”。这期间,上级督查、本级检查,发现不少应急不力的问题,其中,有的城市在应急过程中,由于企业间约定的协商减排举措落实不到位所导致的应急效果不佳问题,引人关注。

所谓协商减排,是指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或者多家企业之间通过协商方式达成互助式减排方案,在企业不停产、不限产,对企业管控力度不加码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对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管理,优化其运行状况,进而更好地实现区域减排目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平时减少区域排放总量,更有利于不利气象条件下面对重污染天气预警的时候,实现应急减排目标。因此,无论是从日常精准减排还是从谋求应急时刻减少或避免重污染天气发生、保障公众健康利益等多方面看,协商减排都是一项好举措。

减排优等生尝到甜头

最近,河南省安阳市生态环境部门召开了一场表彰大会,对第一个协商减排季内落实协商减排措施较好的87家企业给予了奖补,合计奖补金额267万元,鼓励企业在不增加环保硬件投入的前提下挖潜减排量。这是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探索污染减排治理、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创新举措,体现出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企业的广泛拥护。

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尝到甜头”就是协商减排最有效的动力之一。协商减排以鼓励引领为主,对达到目标的有奖励,达不到的也不处罚。配合协商减排的企业不但能够得到奖金,通过优化整合污染防治设施,提升减排效果,减少污染排放量,在为环境质量做贡献的同时,还能减免一定的环保税。

协商减排也形成了良好的政企互动模式,优化了政企关系。协商的过程也是生态环境部门与企业沟通交流的过程,让企业受到尊重,更有存在感。对于不能稳定达到限值的排放口,生态环境部门组织调动专家团队,为企业进一步改进措施出主意、想方法,帮扶企业力争稳定达限排放。这也打破了企业对执法部门“居高临下执法检查”的刻板印象。

安阳市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的一个缩影。在大气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在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已形成共识的前提下,如何把理念更好地转化为实践,既优化营商环境,又深挖减排空间,一直是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积极努力的方向。安阳的经验启示我们,在积极探索污染减排的道路上,需要生态环境部门与企业两颗心拧成一股绳,优化营商环境。

生态环境局应坚持重鼓励、轻处罚、强引领,激励企业落实治污减排主体责任。可以广泛借鉴各地优秀做法,对重点企业全流程、全工序污染治理设施开展扎实的调查研究,一厂一策,有针对性地提出污染防控的具体措施和技术路径。在对各行业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排污口定出超低排放协商减排的控制标准和控制限制,提出重点行业超低排放限值,明确具体技术路线,并与企业充分协商达成共识,鼓励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削减排放总量。

在协商减排执行过程中,生态环境部门应密切跟踪每家企业协商减排落实情况,通过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对参与协商减排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及时监控、通报,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企业日常服务工作,帮扶指导企业有效实施协商减排。

为强化引领效应,激励企业主动担当作为,在指导企业做好协商减排工作的同时,生态环境部门还应及时出台奖励激励机制,对于符合超低排放限值、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遵法守法的企业,除做好减免环保税、帮扶指导企业申请中央大气专项资金、优先提升环保绩效等级等政策支持之外,可适当拿出生态补偿金对企业进行专项奖补,鼓励企业以更高标准做好协商减排工作。在全力“拼经济”的大背景下,通过政企良性互动,充分沟通协商减排,方能进一步挖掘减排潜力、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总的来说,河南省安阳市生态部门的协商减排举措是一种创新的环保管理方式。它以积极的方式推动企业参与环保,既有利于环境保护,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协商减排,企业和政府部门可以更好地相互了解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这种模式对其他地方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但是,从近年特别是近期重污染天气防控的效果看,由于协商减排的举措在现实中没有真正得到落实,进而引发了应急管理工作中一系列棘手的新情况新问题。

协商减排任重而道远

某地在应急检查中发现,有一家钢铁企业,在去年末当地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后,没有按预案要求应急减产减排。理由是该企业受安全生产制约,不能及时停炉,已与数家相关企业达成了协商减排协议,用对方的减排量来冲抵本企业应急期间的排放量。但这几家企业多数也没按约定限产减排,理由是订单逼得急没法履约。还有一地发现,在某企业提供的参与协商减排企业名单中,竟有数家企业早已停产或半停产,协商减排约定根本发挥不了减排作用。类似的情况已经在多个地方出现。

笔者调研发现,主动提出与其他企业共同实施协商减排的企业,多数集中在钢铁、玻璃、焦化等生产过程要依靠炉窑的行业企业。原因主要是不利气象条件何时来、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何时启,没有固定时间,但这些行业企业受安全生产制约,多数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落实停限产要求,速停速启确有困难。这种情况下,企业自发或当地有关部门协调约定的协商减排如真正得到落实,无疑是利企利民的好办法好举措。但现实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相约企业不履约;二是相约企业是没有实际减排能力的假相约;三是相关职能部门监督履约不到位。

协商减排实质性的目的是真正减排。但实践证明,平时协商减排和应急时协商减排,表面看是一码事,实际上有两股劲。平时气象条件好时,如果协商减排出现不履约行为,对空气质量改善、空气质量考核和公众健康利益带来的影响可能并不很明显。但是,如果是在不利气象条件之下,相约协商减排的企业如不履约,或是协商减排的约定本身就是一种做表面文章的“假减排”,那么,有关部门据此判定的轻度污染,就很可能变成重度及以上程度污染。这样不仅会使减排目标落空,也严重侵犯了公众健康利益。由此看来,抓好应急背景下协商减排约定落实,比平时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和多种矛盾并存的艰巨任务。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很多工作仅有安排、有部署、有方案是远远不够的。不把形式主义、玩忽职守、搞花架子等问题管住,最终的减排目标落实就会打折扣。因此,各地在抓好协商减排这项创新举措落实时,必须细化协商减排的目标和举措,把每一笔减排账都要算清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把好事办好,确保减排目标如期实现。

文章来源: 河南环境,中国环境,中联环保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