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法国大革命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影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法国大革命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影响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11/23/84303752_1125950600.shtml

法国大革命作为18世纪末最具影响力的革命运动,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影响了马克思的思想发展。本文从多个维度探讨了法国大革命对马克思哲学思想、唯物史观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形成的影响,揭示了这场伟大革命如何成为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

马克思法国大革命观的理论定位和当代价值

目前,我国学界对马克思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问题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而以往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1850年之后对马克思的三本主要围绕法国大革命所作的著作,亦或只单纯阐述青年时期马克思的思想,特别是对法国大革命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更是认识不足。

其实,法国大革命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国大革命的史学研究足足影响了19世纪整个欧洲的知识分子们思想的发展,他们对这场伟大的革命的热衷程度从未冷却。从黑格尔开始直到马克思,它都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它俨然已经成为理想生活图景的标志,是人们实现其自由的一个伟大的尝试。

法国大革命与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的关系

马克思通过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从而促进了其哲学的变革,使得马克思从一个理性的自由主义者、革命主义者逐渐转向共产主义者。虽然法国大革命并没有真正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但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若要实现人类解放的目标,只有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展。

法国大革命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基本背景

值得注意的是,在马克思从革命的唯心史观向唯物史观转变的过程中,法国大革命对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扩充并深化了马克思之前已经在《神圣家族》中表达出来的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极端唯心主义的批判,马克思的攻击主要围绕鲍威尔和施蒂纳,以及对新黑格尔主义的唯心主义的强烈批判则推及到库尔曼、赫斯等。

在此,马克思都是基于法国大革命才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系列重要原理作了详尽的阐述和论证,并提出了一切历式的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一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部分标题为“费尔巴哈”章节中已经暗含了法国1789年以前和革命阶段的状况。马克思当然也详细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社会主义之间发展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阶级斗争。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因为它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动的过程当中,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这也说明它是适合生产力建立起来的,而且在刚开始建立的时候。二者基本上也是适合的,但由于生产力处在不断的发展中,而生产关系则相对保守,因而,经过一定的社会发展之后,生产关系就不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变革生产关系的过程,一般表现为革命的过程,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正印证了这一道理,由于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大肆增税,严酷迫害资产阶级进步人士,从而与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资本主义不相适应。

此外,《资本论》也是一部极具张力饱含哲学思想的伟大著作,马克思深刻研究并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资本论》的问世同时标志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已经在具体的实践中得到了严格的验证。马克思通过法国大革命,再一次投入到了大量经济学材料的研究之中,为我们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然历史过程的演变,从理论高度上再一次证实了若想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彻底的革命。对其上层建筑进行革新,从而达到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目的,为我们证实了革命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是上述论证的这一关系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

纵使法国大革命震动了整个欧洲,伴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促使了很多理论家对其展开了思考与争论,诸如雅各宾派的领袖罗伯斯庇尔、柏克以及潘恩等。也同时引发了贡斯当、托克维尔、阿克顿对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反思,马克思也指出了法国大革命中存在的问题,法国作为资本主义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典型国家,本身存在着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社会主义社会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这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理论来源还是实践基础马克思都在为1848年的欧洲革命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马克思这一时期的重要著作都是基于对法国这场大革命做的深刻总结。更是其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去阐明和透析这一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因而得出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进一步凝练出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正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结合的有力佐证。

马克思又通过法国大革命进一步分析了革命中社会各阶级的地位以及其特点,还考察了阶级斗争的历史和现状,在马克思对路易·波拿巴及其政治活动的沉浮演变中详细分析了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其阶级关系之间的典范,最终提出了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不是少数英雄人物,而是广大人民群众。若想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需要人民群众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法国大革命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这一点是分不开的。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这场革命当中去,法国大革命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法国大革命是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经验前提

法国大革命在马克思思想转变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德法年鉴》时期最显著的成就就是第一次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伟大意义。在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力图在实际生活中探寻“人类解放”的现实途径,马克思结合德国的历史现状,找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锁钥,那就是从无产阶级出发,密切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实际生活诉求。**实际上,马克思是把这一重任委以无产阶级,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很多段落都足以证明,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是得益于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深入研究。**因为,无产阶级目前所处的地位正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所面临的现状。马克思曾有这样的论述,德国的复活日是由高卢雄鸡的啼鸣宣布的。如诗人海涅所说,马克思通过研究法国大革命将其予以现实革命活动中,共产主义者用激起的高卢雄鸡的精神,唤起了无产阶级。对于这一新兴的阶级无产阶级的阐述较多的是罗伦兹·冯·施泰因所撰写的《法国社会运动史1789-1850年》,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思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这个时候的马克思已经开始“向现实本身去寻找思想”。

工人阶级既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新的群体,更是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力量源泉。马克思在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进行总结阐述的时候,作为“普遍阶级”的无产阶级的使命就是先灭现存的社会,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神圣家族》中也进一步表明法国大革命中工人这一阶级的不懈战斗,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工人阶级正在用实际行动执行自己的历史使命。青年黑格尔派这么做的目的是想掩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性质,抹杀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马克思认为由于资产阶级严厉镇压剥削工人阶级才致使工人阶级一贫如洗。工人阶级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下也是根本无力改变这种局面,只能一味地面临被剥削被宰制的状况,因此,工人阶级要想实现其自身的解放,必须团结一致彻底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

马克思具体是在1850年、1852年在深刻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的基础之上,第一次提出了对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解释,并在这一期间完成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两部重要的革命巨著。马克思不仅从一定层面上肯定了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通向解放自己和全人类的必经之路,还更深层次挖掘出这也只是走向消灭一切国家和阶级的过渡阶段的政治形式。此时,马克思已经从法国大革命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也从根本上再一次证实了法国大革命是马克思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前提,从1848法国革命运动失败之后到1850年这两年的时间里。马克思倾注了所有的精力思考欧洲新的革命问题,并用很多段落描述1948年临时政府的行动以及六月的流血事件还有十二月的拿破仑当选共和国总统的概况。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已经在考虑无产阶级的革命问题。

1850年作为一个节点,这时候的马克思并不是不再关注法国大革命,相反,他一直在思考着这场伟大的革命,并开始关注资本主义本身,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对法国1789年革命与1848年革命的各个阶段作了详细的对比,从理论上揭示法国大革命背后的神秘面纱。以下这段足以证明,一切如马克思预想的那样,社会革命较政治革命而言,似乎更为迟缓但却足够深刻。“我们关于1848年2月在巴黎所宣布的'社会’革命即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和步奏的观念,带有回忆1789-1830年榜样的浓厚色彩,这是很自然和不可避免的”。可以说,1848年革命,使得马克思重新开始解开研究法国大革命所遗留的谜团,因为1848年革命正孕育了一场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马克思比以往任何社会都格外地痴迷于研究法国大革命,从1789年、1793年、热月党执政时期、帝国时期这些事件为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提出提供了丰富的例子。

法国大革命是马克思转向资本主义经济批判的重要依据

《德法年鉴》停刊以后,马克思利用这段时间又重新回到浩瀚的书海之中,如饥似渴地研读各种著作进行深入的研究。马克思一直持续关注着法国大革命,并对法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表示钦佩,也曾一度想要从法国大革命中汲取经验教训以指导德国革命,他想要用法国人民的革命精神来极力还尚未觉醒的德国人民。在到巴黎之前,马克思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史学知识并做过研究。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与恩格斯也曾在巴黎会晤,并针对当时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提出了必须要用实际和具体的方式消灭雇佣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彻底戳穿了资产阶级的虚伪面目。揭露了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使用不正当手段的龌龊行为,进一步阐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主要根源。

马克思自从巴黎开始研究经济学之后,就把其作为终生要研究的主要方向,他在达到布鲁塞尔之后,也在继续从事着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并为《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这部巨著准备收集资料。马克思除了摘录欧洲等地方的经济发展史,还格外关注资本主义条件下机器的使用,以及价格的形成还有货币流通、银行信贷等实际方面的问题。当然,恩格斯也为马克思提供了大量一手的资料,更加丰富和加深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这段时间马克思对经济学的研究,也为他日后撰写《资本论》作了坚实的理论铺垫。马克思正是发现了法国大革命背后的国家问题,使得他开始逐渐意识到必须要“打碎国家机器”来构建“社会共和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