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激发数字“牵引力” 打造全国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
保定:激发数字“牵引力” 打造全国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
赋能新质生产力,激发数字"牵引力"。保定市瞄准数据标注产业,在探索生态构建、能力提升和场景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国家数据标注基地,努力打造全国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
记者来到位于保定市高新区电谷科技中心的河北数云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采访时,这里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数据标注工作。数据标注主要是将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转换成机器可识别的信息,它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性工作。
数云堂目前已形成2PB(2拍字节)的人工智能训练数据、4500多套数据产品,涵盖自动驾驶、智能语音、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河北数云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辉表示,截止到2023年底,数云堂基地累计完成数十亿条数据标注作业,AI训练师团队达到1万余人,成为全国范围内人员和产值规模最大的单体数据标注产业基地。
着眼释放数据资源价值,赋能新质生产力,保定市围绕引进培育产业集群、设立专项资金等方面,制定出台措施,促进数据与场景融合生长。前不久,中国电子(保定)PKS生态创新中心正式运营,中心由保定市政府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助力保定市打造京津冀数据资源的聚集港口、数据资产的流通枢纽和数据价值的创新中心。
中国电子PKS生态创新中心(保定)负责人王博表示,创新中心将通过构建数据要素专家智库,打造配套支撑体系,构建保定市能源数据流通交易平台,推动数据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1年以来,保定市财政每年设立支持数据服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全力推进数字保定建设,建立起政务一朵云、一张网、承载35个部门22个区县的240个信息系统,建设了超千亩的数据湾小镇,打造北方数据服务产业基地,目前已汇聚数字经济类企业300余家,数据服务企业500多家,科大讯飞、百度、小米等头部企业相继落户。
保定市数据局副局长郭卉表示,未来的工作当中,保定市将积极赋能新质生产力,构建起智能网联汽车、电力高端装备等行业的高质量数据集,赋能传统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打造全国数字化转型的标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