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债60亿背后 财险“五阿哥”或遭遇“中年危机”?!
发债60亿背后 财险“五阿哥”或遭遇“中年危机”?!
中华联合财险近期发行了6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这背后折射出该公司可能正面临“中年危机”。本文将从财务表现、业务发展、投资收益以及高管变动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这家财险“五阿哥”的现状与挑战。
发债60亿,前三季度盈利5.7亿元
12月9日,中华联合财险成功发行总额为6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债券期限为5+5年,票面利率为2.47%。此次发债获得了市场的热烈响应,共有超过70家机构参与认购,认购金额达到计划发行规模的3.6倍。公司表示,此次发债将进一步提升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和资本实力。
数据显示,中华联合财险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23年年末的156.12%、196.57%逐渐降低至今年三季度的148.28%和182.62%。这一趋势表明,尽管公司业务持续增长,但资本补充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保费收入稳步增长,净利润承压
从保费收入来看,中华联合财险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保险业务收入达到557.56亿元,同比增长4.23%。拉长时间线看,过去五年间,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持续攀升,从2019年的485.8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52.83亿元。
然而,净利润表现却不尽如人意。2019年至2024年三季度,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5.63亿元、5.92亿元、4.71亿元、10.97亿元、6.66亿元、5.7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虽然同比下降22.08%,但较一季度94.47%的降幅已有所收窄。
投资收益与成本控制待优化
在投资方面,中华联合财险的表现相对一般。数据显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投资收益率为1.26%,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38%。与2022年和2023年的数据相比,投资收益呈现下滑趋势。
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三季度的综合成本率为100.1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赔付支出是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的赔付支出高达477.07亿元,较2022年增加81.12亿元。赔付险种构成中,农业保险占据了较大比重,受自然灾害影响显著。
此外,公司今年下半年收到两份判决书,需支付保险理赔款、违约金及其他相关费用,合计支付金额预计超过1亿元。这一数额已经超过了公司第三季度7964万元的净利润,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构成了新的挑战。
高管团队大换血
值得关注的是,中华联合财险今年下半年进行了大规模的高管调整。公司共计更换5位高管,涉及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合规负责人和总精算师等关键岗位。
11月2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王慧萍出任公司总精算师的任职资格。王慧萍出生于1981年,拥有丰富的精算与风险管理经验,曾任职于安永、华融证券、人保财险等机构。
9月18日,公司免去程基山合规负责人职务,聘任副总经理聂尚君为首席风险官、临时合规负责人。聂尚君出生于1970年代,曾长期在监管系统工作,后转战中国太平集团。
8月份,公司新增三位副总经理吴自强、李友意、余杰,同时有两位副总经理和一位合规负责人从官网撤下。值得注意的是,离任的两位副总经理沈华和田振华年龄均为58岁,这一轮人事调整规模之大在业内较为罕见。
图:中华联合财险高管 来源:偿付能力报告&公司官网
中华联合财险作为一家老牌财险公司,此次大规模发债和人事调整背后,折射出公司在面对市场变化和经营压力时的应对策略。尽管公司面临诸多挑战,但其在农业保险领域的深耕和持续增长的保费收入,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新管理层的到位,公司能否成功化解“中年危机”,值得市场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