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内卷化效应:如何在内卷中不消耗自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内卷化效应:如何在内卷中不消耗自己?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0UTAE705448SXE.html

在当今社会,"内卷"已成为一个令人谈虎色变的词汇。从工作到教育,从职场到校园,内卷现象无处不在。那么,什么是内卷化效应?它为什么会如此严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一现象?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为您深入解析这一现象。

什么是内卷化效应?

内卷化效应是指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层面、没有发展增长、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水平稳定、不断重复,对即将到来的变化缺乏应变能力,这种自我懈怠、自我消耗的行为,被称为“内卷化效应”。

曾经有一个很经典的采访片段:中央电视台记者到陕北采访一个放羊的男孩,曾留下这样一段经典对话:

  • “为什么要放羊?”
  • “为了卖钱。”
  • “卖钱做什么?”
  • “娶媳妇。”
  • “娶媳妇做什么呢?”
  • “生孩子。”
  • “生孩子为什么?”
  • “放羊。”

这段对话,就形象地为这种“内卷化”现象做了注解。

从内卷化效应引申到现代社会的内卷现象,比如工作中互相卷、教育行业的卷、家庭教育中孩子间比较的卷……卷来卷去,其实都是在一个没有太大建设性意义的圈子里内耗、耗他、耗环境。

为什么内卷如此严重?

内卷这一概念最初源自人类学与经济学领域,用以描绘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社会群体过度投入竞争却无法获得相应更高收益的现象。在心理学领域,内卷化效应则更侧重于研究个体在社会竞争压力下所经历的心理感受与行为应对。那么,问题便随之而来:为何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年轻一代,似乎时刻受到内卷的束缚?究竟是外部环境施加的压力,还是源自个体内心的焦虑,驱使我们不由自主地陷入这场“无形的战争”?

社会比较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的社会比较理论指出,人们倾向于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估自己的价值。这种无尽的攀比,以及“看别人都在进步,我不能落后”的心态,正是“卷”的源头。

自我差异理论

自我差异理论中的“我永远不够好”。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自我,觉得我应该是很专业很厉害的,我应该如别人期望的那样必须做的很好等等,在这样自我高要求的状态下你不卷谁卷?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并且接受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存在的客观差距,那么自我判断就会失衡,你就会在错误的判断中迷失自己、鄙视自己。

社会认同理论

心理学的社会认同理论指出,人们有在社会这个群体中寻求认同感和地位的需要,但是这种需要的满足也应当量力而行。背负“成功学”意义的负担,你只能负重前行,压得自己感觉连喘口气都是罪恶。

如何避免内卷化?

学会松弛,回归自我。内卷化效应是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心理现象。无论是在职场、校园还是人际关系中,我们都无法避免与他人的竞争。然而,内卷的压力不应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

正如尼采所言:“那些未能杀死我的,将使我更强大。”内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这场无休止的竞争中迷失自我。学会放下不必要的比较,专注于自己的成长,或许才是从内卷中真正突围的解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