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码|敦煌壁画中的蛇:神秘形象与深刻寓意
文化解码|敦煌壁画中的蛇:神秘形象与深刻寓意
敦煌壁画中有不少关于蛇的故事。 作者供图
2025年我们迎来了蛇年,备受瞩目的一年一度的生肖邮票上有着蛇的形象,据说其色彩、造型与美术风格参考了敦煌壁画。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其背后有趣的故事与非凡的寓意。
这是一幅绘制于近千年前的壁画,画中,一棵大树沿着画面盘旋而上,呈现出微微倾斜的姿态,仿佛在风中挣扎,即将倾倒,画面营造出一种强烈的紧张感,揪紧了观者的心弦。一条身形巨大的蟒蛇紧紧缠绕着树干,它张着血盆大口,尖锐的毒牙显现,双目有神,散发出慑人的力量,它虎视眈眈地望向下方,似乎在做着战斗的准备。
这幅壁画的故事背景与佛教典故相关,描绘的是佛陀的弟子舍利弗与外道挑战者劳度叉之间惊心动魄的斗法场景。劳度叉质疑佛教,想用一场斗法打敗佛教弟子舍利弗,他如同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一样,在这场激烈的斗法中,劳度叉会摇身一变,化作一棵参天大树,妄图以稳固的姿態抵御攻击。而舍利弗则变化为风神,手中拿着一个神秘的袋子,轻轻一挥,强劲的风力彷彿要将整个天地掀翻。在这股狂风的肆虐下,画中的大树被连根拔起,粗壮的树根完全暴露在地面之上,无助地挣扎着。树上缠绕的蟒蛇随着大树的倒下而摆动,旁边鼓架也被狂风无情地吹倒在地。不远处,一群魔女也被卷入这场风暴之中,她们的裙子在狂风中肆意飞舞,原本妩媚的面容此刻充满了惊慌与恐惧,慌乱地四处逃窜。
在这幅充满张力的壁画中,蛇并非普通的形象,它也是作为舍利弗的化身,代表着佛教的正信、正见的力量。舍利弗以蛇的形态,最后战胜了试图诋毁和反对佛教的劳度叉。
敦煌壁画中蛇的形象远不止这样的故事。在其他壁画所呈现的场景中,蛇有时会现身于龙王的王冠之上,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威严之感。有时,壁画里的蛇又呈现为人面蛇身的奇特造型,这种融合了人与蛇特征的形象,充分展现了古代艺术家超凡的想象力。他们突破常规,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形象。还有时,蛇以单纯的蛇形出现,在这些画面中被用来比喻人心中的妄想和执着。
其中一幅壁画,生动地诠释了一段蕴含深刻哲理的经文:“如愚不了繩,妄取以為蛇;不了自心現,妄分別外境。如是繩自體,一異性皆離;但自心倒惑,妄起繩分別。妄計分別時,而彼性非有,云何見非有,而起於分別?”这段经文以一种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人类内心的迷惑。在那些没有觉悟智慧的人眼中,往往会将放在地上的绳索错看成会咬人的毒蛇,从而陷入无端的恐惧和烦恼之中。这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因为对事物错误的认知和判断,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烦恼的妄念究竟是从何时开始产生的呢?其实,当我们的心灵开始计较是非、分别善恶之时,妄念便悄然滋生。人们看到绳子时,由于缺乏正确的认知,便错误地以为有蛇会来伤害自己,进而陷入恐惧和妄念的漩涡之中。
敦煌壁画蕴含着一个个意味深长的思想,不仅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令人赞叹,更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形象与佛经里的故事,向我们传递着跨越千年的文化内涵与深刻的哲学思考。从佛教的正义象征,到对人心妄念的深度剖析,每一幅壁画都像是一扇通往古代世界的窗戶,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人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感悟。
当我们欣赏这些珍贵的壁画时,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是否也像那些未觉悟的人一样,常常被妄念所困扰,从而错过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和真谛。让我们以敦煌壁画中的智慧为指引,探寻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本文原文来自香港文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