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如果发现舌头上有齿痕,一定要注意这里了
倪海厦:如果发现舌头上有齿痕,一定要注意这里了
在中医诊断中,舌诊是一种重要的望诊方法,通过观察舌苔、唇色等外在表现可以判断体内是否有瘀血。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舌诊来判断体内是否有瘀血,并介绍相应的治疗方法。
“患者胸部胀满,唇色黯淡舌头发青,口干舌燥,却仅愿漱口而不愿吞咽,无恶寒发热症状,脉象略显洪大而迟缓,自觉腹部胀满而按之不实,此为体内有瘀血之征。”
接下来,我们一同审视胸满唇黯的症状。
嘴唇,作为脾之表象,其润泽与否反映了脾脏的功能状态;而舌头,则由心脏所主,与《黄帝内经》中的理论不谋而合。中医的望诊技艺,正是源自这部经典。
唇黯,意味着嘴唇失去了往日的丰盈与光泽,变得干枯无华,舌头发青且口干舌燥,患者漱口而不愿吞咽,这是何种病症呢?这正是体内瘀血的表现,是内在瘀滞的反映。
提及瘀血,我们不能不提到唐容川,这位来自四川的医家,在他的《血证论》中,他特别强调久病必瘀的观点,认为无论何种疾病,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往往能取得显著疗效。
这是辨识瘀血的一种重要方法。
脾主统血,负责调控全身血液的运行;心主血脉,所以唇黯舌青口燥,是体内瘀血阻滞的征兆。患者无寒热表现,脉象洪大而迟,这里的无寒热,说明患者没有外感病邪,脉象则揭示了瘀血的存在。
关于瘀血的诊断,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舌苔来辅助判断:
首先,舌苔边缘若出现明显的齿痕,且齿痕深重,这是体内有瘀血的一个信号。
其次,舌面上若散布着黑点,同样提示我们体内存在瘀血。
再者,对于女性患者而言,若左侧腹部按压时感到疼痛,这也是体内瘀血的一个表现。
最为直观的是,唇色黯淡、口干舌燥而又不喜饮水,这些都是瘀血的症状。
若患者表现出类似热证的症状,如烦躁、口干口渴,但脉象却正常,无热象,这往往是体内有瘀血隐藏的表现,即阴伏之邪。
在中医的理念中,“瘀不去,新不生”,在治疗贫血等血虚症状时,若单纯补血效果不佳,应考虑是否存在瘀血阻滞,应先祛瘀再补虚。
在具体治疗中,攻瘀与补虚的比例可根据病情灵活调整。对于病情较重或急症,可采用攻瘀与补虚各半的治法;而对于病情较轻或需长期调理的患者,则可适当加大补虚的比例,但需注意,这可能会延长治疗时间。
寻找并攻除瘀血,是治疗的关键。当瘀血被清除后,患者的症状会得到显著改善,如大便颜色由黑转黄,舌苔、齿痕恢复正常,唇色丰润,口干舌燥等症状消失。
我们不仅要在久病时警惕瘀血的存在,更要在发现瘀血时及时采取措施将其清除,以防其引发更多疾病。对于口渴而不欲饮的症状,我们应高度警觉,这可能是体内瘀血发出的警示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