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资源分类详解: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
中国旅游资源分类详解: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
中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分为四大类:地貌景观类、水域风光类、天气气象类和生物景观类。这些自然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旅游景观体系。
自然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按其形态特征和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地貌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山地景观、喀斯特景观、丹霞景观、砂岩峰林景观、风成地貌景观、火山景观、冰川景观、海岸景观等。
水体景观旅游资源:涵盖海洋、河流、湖泊、瀑布、海滨和各类泉水。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包括森林、草原和各种野生动植物、海洋生物。
自然地带性景观旅游资源:如热带景观等。
气候旅游资源:如避暑、避寒胜地和四季宜人的温带与副热带游览地。
天气气象类旅游资源:特殊的天象景观,如泰山日出、庐山云瀑、黄山云海以及虽可遇不可求但出现频率较高的峨眉佛光、沙漠海市蜃楼、极地极光等。
其他自然旅游资源:如特殊自然现象等。
在众多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中,那些分别以水光山色、奇石异洞、流泉飞瀑、阳光海滩、宜人气候和珍禽异兽、琼花瑶草为特色的景象组合,往往形成不同风格的著名风景区,成为人们观光览胜、避暑消夏、度假疗养和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旅游胜地。
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
旅游资源的分类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
按成因和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形成的、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和物象地域组合,如山、石、水、气、光、动物、植物等;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古今人类创造的、能激发人们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历史古迹、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建筑园林等。
按资源性状:可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类活动等。全国旅游标准化委员会颁发的国标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采用的就是这种分类方案,将旅游资源分为8主类、31亚类、155个基本类型。
旅游发展概况
旅游是结合个人喜好的综合性产业,能带动经济增长,促进文化交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富裕,旅游业飞速发展。据有关统计,1999年,中国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7270万,国内出游人数达7.19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逾4000亿元人民币。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将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
进入2000年,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进一步推动,以“五一”为龙头的假日旅游经济更是异常火爆,拉动了中国旅游市场的整体繁荣。与此同时,旅游行业电子商务也成为旅游业乃至互联网行业的热点之一,它的赢利前景更是为业界所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