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确了!北京这些人全部搬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确了!北京这些人全部搬迁!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ITJFSKVD0552233K.html

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为副中心的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

三万人陆续东迁,北京市级机关搬迁完成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2月1日从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获悉,北京市级机关第二批集中搬迁工作顺利完成。35个部门,1万余名干部职工全部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最新搬迁的包括有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审计局、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6家单位。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级机关第二批集中搬迁工作于2023年12月11日启动,至2024年1月底结束。

2019年,北京市级机关第一批35个部门、165家单位入驻北京城市副中心。

近年来,北京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有序推进、优质资源要素加速汇集,北京城市副中心高水平建设发展不断取得新实效。

行政办公区二期的搬迁将带动约3万人再搬到副中心,同时也将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机构入驻,引导部分产业、功能向北三县延伸布局,辐射带动北三县高质量发展。

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北京市级机关第二批集中搬迁工作的结束,除履行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保障城市运行、带有属地管理职能和面向市民、企业、社会开展管理服务的单位外,其他北京市级机关均搬迁至北京城市副中心。

副中心站枢纽工程明年将投入使用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的重点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以下简称“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主体工程建设工作正在全面有序推进。

记者2月26日从通州区了解到,截至2023年12月底,该项目主体工程土方已完成90%,结构完成85%。

铁路车站核心区东咽喉铁路隧道结构、西区站房主体结构以及轨道交通M101线车站、枢纽换乘通道、地上二级开发楼座等区域实现封顶,4片“京帆”屋盖钢结构已展现雏形,主体工程设备安装开始逐步全面铺开;正全力打造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七线交汇”的新时代站城融合的综合交通枢纽样板典范。

副中心站“京帆”屋盖建成后效果图

据了解,副中心站枢纽工程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程,一体化实施范围约61公顷,地下建筑规模约128万平方米(站台规模8台14线),地上规划建筑规模约139万平方米,呈现出“地下枢纽地上城、上下高度融合”的总体格局。

副中心枢纽站区位优势突出

副中心站枢纽工程涉及的规划范围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一轴一带”空间结构交汇处,东临行政办公区、西接运河商务区起步区、南望城市绿心,区位优势突出,是集中体现副中心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三大特色的城市重点功能组团。

作为城市副中心的交通中心,该工程将集成2条城际铁路、4条城市轨道交通、1条骨干铁路、1条市郊铁路和15条公交接驳线路,成为“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支点。

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示意图

“站城融合”城市综合体

副中心枢纽站还将形成以TOD理念建设的涵盖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多业态的“站城融合”城市综合体,构建特色商务办公组团与城市级活力商业圈,成为城市副中心活力中心。

副中心枢纽站各区域功能

据了解,副中心站枢纽主站房区地下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城市生活层、候车大厅层和城际铁路站台层。

这个巨大的空间内,汇聚了6号线、平谷线、101线、S6线4条地铁线路,同时将接入京唐城际和新城联络线这两条城际铁路,以及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

西端夹层为交通场站接驳区域,与西进站口公交场站连接,规划开通15条公交接驳线路。枢纽将配备8个交通核,设置约160个出入口,九成乘客有望实现3分钟内换乘。

刘新建表示,目前,副中心站枢纽工程的设备安装工作已逐渐展开,当下正全力推进二次结构施工、设备安装施工、装修工程等工作。

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建成后这里将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日均双向客流量达100万人次,可实现1小时抵达河北雄安新区和天津津滨新区,35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唐山市,15分钟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及北京核心区。

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潮白河西岸是北京通州,东岸是河北廊坊三河、大厂、香河,即北三县地区。通州与北三县,空间紧邻、联系紧密,协同发展需求迫切,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地区。

2023年下半年,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执委会正式揭牌,标志着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迈出新的重要一步。

近年来,通州区与北三县已经修建了10余条跨界道路,居民往来更加便捷;大运河实现了京冀通航,两地文旅紧紧携手;3600余项跨省通办服务,让政务服务更加方便。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正加速变为实景。

初步构建京津冀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

和北京都市圈的1小时通勤圈

据悉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 批复春明路(潞苑北大街-京哈高速)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

这条全长17.3公里的南北大动脉,串联厂通路、通燕高速、京哈高速等多条主要进出京通道,进一步完善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一体化路网结构。

规划显示,这条路位于通州区,北起潞苑北大街,南至京哈高速,全长17.3公里,按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红线宽度80米,双向6至8车道。

据悉,建设中还将新改建立交2座(通燕高速、京哈高速),新建跨河桥7座,同步实施桥梁、交通、绿化、照明、雨水、污水、再生水、环保及连接线等工程。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重要节点设计方面,项目衔接城市副中心多条进出京通道和内部路网,推动实现路网联通,同时,优化北运河桥梁设计方案,同步满足河道通航、滨水步道通行及防洪要求。

据了解,项目已经有序建设,计划2025年年底前建成通车。道路建成后,将成为城市副中心东部一条重要的联络线,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加强北三县与北京交通对接,提升路网运行效率。

目前,连接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厂通路正加紧建设,有望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相关人员往来将更加便利,单程通行时间缩短约30分钟。

随着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首都都市圈效应日益凸显,截至目前,首都通勤圈已涵盖北三县、固安、涿州、廊坊城区、武清等13个环京区县,并加速向外30-50公里拓展,对50-100公里半径圈层重点城市的通勤吸引也在不断加强。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北京市将持续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到“十四五”末期,初步构建京津冀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和北京都市圈的1小时通勤圈,基本实现市域内1小时快速交通服务全覆盖。

商场建设

大型商业综合体年内开业

据悉,2024年,北京将加快打造一批消费标杆项目,年内实现西北旺万象汇、永丰大悦城、北京首开万象汇等优质商业项目开业运营。

其中,在运河东大街与通济路西北角,一座运河元素商业综合体——“首开万象汇”项目将于年内开业迎客。

效果图 仅供参考

北京首开万象汇项目地上七层,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是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质量规划建设副中心的重点民生工程。

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首开万象汇5公里范围可辐射服务周边约37.5万人。项目去年6月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建成后,将入驻300余家店铺,汇聚超市、餐饮、影城、亲子娱乐等业态,打造标志性、高品质的社交、欢聚、潮玩目的地。

据了解,作为TOD城市综合体,该项目地下通过下沉广场连接地铁6号线与规划中的M102号线,以及东侧公交枢纽,组织创建了不同于地下的连通动线,引导室内外客流,进一步带动地块之间的连接。

效果图 仅供参考

除了首开万象汇,同样将丰富和满足北三县居民休闲娱乐生活需求的还有正在建设的环球奥莱小镇,项目命名为“湾里”。它紧邻环球度假区东侧,是张家湾车辆段上盖商业娱乐项目,轨道交通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规划中的城际铁路联络线均在此换乘,交通十分便捷。

湾里_王府井奥莱

该项目规划引入华北地区最大的奢侈品奥特莱斯,包含餐饮、酒店、游乐等功能的度假小镇以及五星级酒店等业态。

目前,高端度假酒店诺岚酒店工程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将提供约300间高品质客房;“湾里·王府井奥莱”正加快建设,将打造奢侈品牌旗舰店聚集地;“湾里·汀云小镇”项目已取得施工许可证,将建设中国国家地理探索中心、法国小王子主题乐园、汀云美术馆等5大体验中心。

花园城市建设

六大类项目落地实施

花园城市营建为城市副中心市民带来了高质量的绿色福祉。记者从通州区园林绿化局获悉,2024年,城市副中心将推动花园城市建设六大类项目落地实施,包括小微绿地、林荫路改造、全龄友好公园、花园示范街区、城市画廊、桥体绿化等。

小微绿地建设工程

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琼介绍,新的一年,副中心探究花园城市建设路径,持续在百姓身边建绿。2024年,计划利用回收代征绿地、乡镇街道边角地等开展小微绿地建设工程,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持续提升百姓身边绿化环境,增强绿色幸福感和获得感。

林荫路网营绿

在林荫路网营绿方面,2024年,城市副中心计划改造境内朝阳北路、陈列馆路以及净水西路等3条路的分车带、行道树,补植缺失行道树、点植骨干乔木、局部拓宽建绿,提升副中心道路林荫覆盖率和出行舒适度。

全龄友好公园

2024年,为推动城市绿地优化提升,城市副中心开展永顺体育休闲公园全龄友好改造工程(二期)等项目。该项目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将强化既有和改造公园绿地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公园绿地的体验感和参与性,满足市民对公园服务多元化需求,充分考虑全年龄段活动需求,因地制宜地提供健康、安全、舒适、充满关爱的高品质公园环境及服务设施,提升公园的服务效能与使用体验,持续打造副中心全龄友好型亮点公园。

花园示范街区

新的一年,城市副中心还计划在北苑街道和梨园镇建设2处“花园式街区”。

“花园式街区是花园式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道路、沿街建筑物、围墙、公园绿地等全要素,整片推进街区围合范围内综合品质提升。”高琼说,花园式街区特色鲜明,绿化形式多样,能体现良好的城市风貌、文化特点,使街区同时具备生活、商业、商务、休闲等特质功能。

城市画廊

此外,计划在副中心建成区北苑南路、梨园北街等10条路沿线路侧绿化带建设“城市画廊”。综合运用道路沿线绿化彩化等园林绿化手法,营造可体验的、连续性的、优美的城市出行空间,提升低视点可视化范围内的绿化效果。

公共服务

优质公共服务配套资源加速覆盖

根据《北京人口蓝皮书·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23)》,2022年,本市常住人口总量实现了“六连降”,而相比201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却增加了44.9万人,增量位居本市16区及经开区之首。

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优质公共服务配套资源加速覆盖。王萌和爱人之前都住在城区,去年夏天,爱人调到通州工作,两人经过一番考察,把家搬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这座城市,好像长在了森林里。”经过几年的绿化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两带、一环、一心”绿色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400余公里绿道纵贯南北;8个万亩森林组团串联东西;辖区森林总面积已达45.79万亩。

王萌新家的小区附近,除了大运河森林公园,还有从化工厂蜕变而来、规划面积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面积几乎是4个颐和园的大小。开园3年多来,这里已经吸引了超过810万人次游客。

前不久,公园西北部的三大文化建筑集体亮相,王萌和爱人是第一批去打卡的市民,“艺术中心像运河粮仓,图书馆像银杏林,博物馆像船帆……”王萌一边展示美图一边说,“听完音乐会、看完书、逛完展览,坐几站公交就能到 家。 ”

不仅如此,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资源也在加速聚集,北京学校、景山学校、黄城根小学等20多所优质学校接连进驻;医疗服务也持续跟进,友谊医院、安贞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7家医疗机构陆续落地。

“这几年通州发展真是一天一个样,很多地方都有点认不出来了。”已经在通州住了近50年的刘雪芹说,真没想到,这么多好学校、好医院都能陆续搬到自己家附近,更不要说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这种全球瞩目的重大项目了,“我相信,副中心的未来一定越来越好! ”

来源:北京日报、北京发布及网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