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跟着唐诗宋词游安徽 |穿越千年,探寻古人眼中的诗意芜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跟着唐诗宋词游安徽 |穿越千年,探寻古人眼中的诗意芜湖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14A054WG00

芜湖,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驻足。从李白的《望天门山》到杜牧的《南陵道中》,从张孝祥的《于湖竹枝词》到汤显祖的《赤铸山》,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不仅展现了芜湖的自然美景,更记录了这座城市的人文魅力。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些优美的诗句,穿越时空,探寻古人眼中的诗意芜湖。

李白:天门山下的壮丽画卷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回江东,途经天门山,写下了溯流而上时远望天门山的感受。天门山,今芜湖市西北的东梁山与和县之西梁山的总称。

刘秩:盛唐时期的繁华景象

《过芜湖》

百里芜湖县,封侯自汉朝。
荻林秋带雨,沙浦晚生潮。
近海鱼盐富,濒淮栗麦饶。
相逢白头叟,击壤颂唐尧。

这个为芜湖留下诗章的唐人刘秩,是大史学家刘知几的第四子。他用史家的笔法,如实地写出自己对芜湖的印象,展示了当时芜湖的“盛唐气象”。

杜牧:南陵道中的秋日感怀

《南陵道中》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晚唐诗人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九华山路云遮岫,青弋江村柳拂桥”,仅凭他这两句诗,后人就建造了一座真正意义的“柳拂桥”。杜牧两度到宣城为官,却将许多佳话留给了南陵。

林逋:胜游之地的赞美

《过芜湖县》

诗中长爱杜池州,说着芜湖是胜游。
山掩县城当北起,渡冲官道向西流。
风消樯碇网初下,雨罢鱼薪市未收。
更好两三僧院舍,松衣石发斗山幽。

北宋初年,生性恬淡、终身未娶并以“梅妻鹤子”而闻名天下的大隐士林逋(967—1028),在游历江淮时,路过芜湖,迷于风物美景,写下了此诗。

黄庭坚:赭山的冬日见闻

《赭山》

读书在赤铸,风雪弥青萝。
汲绠愁冰断,村醅怯路蹉。
玉峰凝万象,绿萼绕群螺。
古剑摩空宇,寒光启太阿。

这首诗,名为《赭山》,记述的却是对寒冬里“赤铸”的见闻与感悟。赤铸山东距赭山一里许,因为春秋时干将在此设炉剑,三年成雌雄二剑。“寒光”“太阿”,为二古剑名,亦有谓“寒光”即古剑锋刃的光芒。

汤显祖:赤铸山的创作灵感

《赤铸山》

干将昔此铸芙蓉,风雨千秋石上松。
借问阊门腾虎气,何如江上锁蛟龙。

芜湖的灵山秀水和殷殷人情,滋养着汤显祖的创作灵感,终于在这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私家藏书楼上,完成了他的绝世名作《牡丹亭》。汤显祖在芜湖时还写过一首咏景的诗,至今也是常被人提起:“青弋秋江接赏溪,赏心人望竹园西;青衫草色兼晴雨,白荡开花山鹧啼。”

岳珂:吉祥寺的感慨

《入芜湖港过吉祥寺》

昔时曾访后山松,天道那令霸业穷。
夹岸人观新太守,拥门僧认旧诗翁。
隐矶漫指六朝事,澛港尝淹五宿风。
从此片帆湖际去,只应日在瑞云东。

岳珂,岳飞的孙子。作者题写此诗时,心中甚是慷慨激昂。出现在诗题中的吉祥寺,为芜湖历史上的名寺,始建于东晋年间,在中江塔旁,临江雄峙。

黄钺:状元坊的回忆

《于湖竹枝词》

升平桥畔状元坊,曾寓于湖张孝祥。
一自归来堂设后,顿教风月属陶塘。

黄钺的《于湖竹枝词》里,共收入了66首词。这些亦词亦史的文字,真实记录了芜湖的历史风貌,带着极其珍贵的史料性和浓重的地域气息,可以说是字字金玉。

吴敬梓:别离的思绪

《减字木兰花》

卸帆窗下,一带江城浑似画。
羽客凭阑,指点行舟杳霭间。
故人白首,解赠青铜沽浊酒。
话别匆匆,万里连樯返照红。

吴敬梓一生和芜湖结下不解之缘,《儒林外史》中最重要的几个角色,都是撷取芜湖的市井文人作参照的。而且,吴敬梓还将大量的当时芜湖的街巷风景、民俗民情写入了书中。至今仍有人止不住去想,到底是先有芜湖的儒林街这地名,还是先有《儒林外史》这书名哩……

李白:入京前的豪情壮志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四十二岁,人到中年,终于接到了玄宗皇帝的邀请诏书,兴奋难抑,立刻回到南陵寨山家中,与儿女们告别,并乘兴挥笔写下了这首激情迸溅的七言古诗。

欧阳玄:赭山的春色

《芜湖赭山》

山分一股到江皋,寺占山腰压翠鳌。
四壁白云僧不扫,一竿红日塔争高。
龛灯未灭林鸦起,花雨初收野鹿嗥。
千古玩鞭亭下道,相传曾挂赭黄袍。

此诗只说了芜湖两处胜迹,广济寺和玩鞭亭。欧阳玄做芜湖县令时,主持确定芜湖八景,将其位列第三,定名“玩鞭春色”。诗人对芜湖一往情深,几百年之后,令人犹为之感动不已。

在我们这座城市里,浓厚的古典情韵与现代文明能相互交融,熠熠生辉,散发出卓尔不群的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