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道德经》第三章: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道德经》第三章: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METU3L0521G6U9.html

《道德经》第三章以"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为核心,探讨了如何通过治理达到社会和谐的理想状态。本章内容深刻,既是对古代政治哲学的阐述,也是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第三章》)

这三句话都采用了前因后果的结构,其中前因的主角是君王,后果的主体是民众。民众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被君王的行为所影响。这种社会结构导致了一小部分人的思想和行为决定了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从而引发了纷争。

出路在于君王和民众两方面共同努力。从宏观上看,圣人的治理之道在于"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即让民众能够自主掌控自己的欲望,不被他人所操控。从微观上看,这需要减少私欲,让那些善于权谋的人难以利用民众的欲望。

在当今社会,各种宣传都在激发人的欲望,促进消费。大数据等技术被用来精准算计每个人的消费心理。然而,这种做法加剧了社会的混乱和不平衡。因此,从"为"到"无为"的转变是一个逐步变革的过程,需要让那些善于挑动民众的人难以得逞,同时也要让民众能够自主选择,不被轻易操控。

正如在超市购物时,人们更希望有一个自由选择的环境,而不是被不断询问和推销。这种"无为而治"的理念,既体现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也为现代社会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