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历史的尘埃——白马非马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历史的尘埃——白马非马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1M99M6R05567M87.html

“白马非马”是战国时期名家公孙龙提出的一个著名逻辑命题。这个看似荒谬的论断,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本文将通过历史故事、逻辑推理和现实意义三个维度,为您揭示这一命题背后的智慧。

白马非马的提出与故事背景

“白马非马”的论断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据传,战国时期,赵国的马患上了痢疾性传染病,各国因此禁止赵国的马入境。一次,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守卫官以“马不能进城”为由阻止他。公孙龙便展开了他的逻辑论证:

  • 守卫:可以说白马不等于马吗?
  • 公孙龙:可以。
  • 守卫:为什么?
  • 公孙龙:“马”是对物“形”方面的规定,“白马”则是对马“色”方面的规定,对“色”方面的规定与对“形”方面的规定性,自然是不同的。所以说,对不同的概念加以不同规定的结果,白马与马也是不同的。

经过一番辩论,公孙龙成功说服守卫官,骑着白马进城。

白马非马的逻辑推理

公孙龙的论证主要围绕“概念限定”展开:

  1. 概念限定的差异
  • “马”是一个普遍概念,包括所有颜色的马。
  • “白马”则是对“马”这一概念的进一步限定,特指白色马。
  1. 实际应用的差异
  • 如果要求得到“马”,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要求。
  • 如果要求得到“白马”,只有白色马才能满足要求。
  1. 逻辑推演
  • 假设白马就是马,那么要求得到马与要求得到白马便完全一样了。
  • 但事实上,黄马、黑马有时可以答应有马而不可以答应有白马。
  • 这说明要求得到“马”与要求得到“白马”是完全不同的。

知其大要:孔子徒孙与公孙龙的辩论

孔子第六世孙孔穿曾与公孙龙进行辩论。孔穿提出:“如果你放弃‘白马非马’论,我就拜你为师。”公孙龙回应道:“我出名全凭‘白马非马’论,放弃了就得拜别人为师。你让我放弃自己的理论,就是以教师自居,你想当人学生又摆出教师的架子,是不是太荒唐了?”

公孙龙进一步举例:“楚王失弓,楚人得之,何必求也。”孔子评论时将“楚人”和“人”区分开来,应该说“楚人失弓,人得之,何必求也”。孔穿作为孔子后人,信奉孔子学说,却又反对孔子理论,这种矛盾使得他无法说服公孙龙。

笔不一定是笔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白马非马”的概念:

  • 主讲者拿着笔问:“请问这是什么?”
  • 听众回答:“这是一支笔。”
  • 主讲者接着问:“如果用这支笔去逗小狗,小狗会怎么做?”
  • 听众回答:“小狗会咬住它。”
  • 主讲者问:“小狗会把它当作笔吗?”
  • 听众回答:“不会,小狗会把它当磨牙玩具。”

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情境下可以有不同的定义和用途。这与“白马非马”的逻辑是一致的:一个概念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的限定和解释。

白马非马的现实意义

“白马非马”这一命题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 教育问题
  •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单一,思维也变得越来越狭隘。
  • 家长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认知,如果孩子提出“白马非马”这样的观点,家长往往会直接否定,这扼杀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1. 社会现象
  •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容易盲目跟风,如盲目崇拜网红文化。
  • 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们思维的单一性和缺乏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1. 法律与正义
  • 英国律师曾说过:“我们的法律就是维护正义和良知,但我也要保证每个人有说话和申辩的权利和自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不会独断专行,不会冤枉一个好人更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1. 多元思维的重要性
  • “白马非马”告诉我们,不同的观点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包容。
  • 这种多元思维对于构建一个“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