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端午节不只是赛龙舟和吃粽子:七大传统习俗与冷知识大公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端午节不只是赛龙舟和吃粽子:七大传统习俗与冷知识大公开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osmopolitan.com/tw/lifestyle/hot-topics/g40110847/the-origin-of-the-dragon-boat-festival/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除了众所周知的赛龙舟和吃粽子,这个节日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传统习俗。从驱邪避疫到立蛋游戏,从中国到日本,端午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节日背后的故事和冷知识。


dashu83//Getty Images

端午节真的与屈原有关系吗?为什么要在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为什么端午节要赛龙舟?这些习俗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端午节真的与屈原有关系吗?“五月初五”才是主角

Romix Chang / EyeEm//Getty Images

提起端午节,人们往往会想到屈原。相传屈原因不受重用被流放,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百姓为了寻找他的遗体,纷纷划船出江,并敲锣打鼓。为了避免鱼虾啃食屈原的遗体,人们还将用竹叶包裹的饭团投入江中。虽然这些说法是否真实已无从考证,但吃粽子、赛龙舟逐渐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习俗。


Lukas' Photo//Getty Images

然而,端午节的历史可能比屈原还要久远。早在屈原之前,古人就认为五月初五这一天是进入夏季的标志,各种毒虫害虫开始活跃,容易引发疾病,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作“恶月恶日”。为了应对这一特殊时期,人们逐渐发展出了各种驱邪避疫的习俗。

端午节习俗1:避邪


HUIZENG HU//Getty Images

除了食物和虫类带来的健康威胁,古人还相信有瘟神和恶鬼的影响。因此,在这个不吉利的日子里,人们会采取各种避邪措施,比如为孩子准备五彩丝线、悬挂钟馗画像、祭拜神明等。这些习俗如今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

端午节习俗2:赛龙舟

Serega//Getty Images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人们相信,通过赛龙舟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这项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氛围,也成为了展示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方式。

端午节习俗3:游龙舟水

Luis Alvarez//Getty Images

在端午节这一天,游泳池和海滩往往会比平时更加热闹。这是因为人们相信,在这一天游泳可以带来好运。同时,农历五月正值夏季,游泳也有助于消暑,因此“游龙舟水”成为了广受欢迎的端午节活动。

端午节习俗4:收拾衣物


Aleksandr Zubkov//Getty Images

有句谚语说:“未吃五月粽,破裘不敢放。”意思是说,在农历五月之前,天气仍然不稳定,可能会转凉。但一旦吃了端午节的粽子,就意味着正式进入夏天,人们可以开始收拾冬装,换上夏装。

端午节习俗5:驱毒避疫

Cheryl Chan//Getty Images

由于五月初五被称为“恶月恶日”,驱毒避疫成为了端午节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人们会采取各种措施,比如悬挂菖蒲、艾草等植物,食用五黄(黄瓜、黄鳝、黄鱼、咸蛋黄及雄黄酒)等清热解毒的食物。这些习俗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

端午节习俗6:吃粽子

Bebe Istrate / 500px//Getty Images

吃粽子无疑是端午节最深入人心的习俗。如今的粽子款式多样,从传统的竹叶包裹到各种豪华馅料,再到健康素粽,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今年你又会选择哪种粽子来庆祝端午节呢?

端午节习俗7:立蛋

Photographer, Basak Gurbuz Derman//Getty Images

与其他习俗不同,立蛋游戏并没有任何驱邪或纪念的意义,纯粹是一种娱乐活动。据说五月初五是阳气最重的一天,如果能成功让鸡蛋站立,就预示着一年都会好运连连。虽然这并没有科学依据,但不妨在端午节这天尝试一下,增添节日乐趣。

你知道吗?日本也有端午节!

Kazuyuki Murayama / EyeEm//Getty Images

端午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日本也同样庆祝这个节日。日本的端午节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在于,日本采用了新历,因此将节日固定在了公历5月5日。这一天也是日本的男孩节,有挂鲤鱼旗的习俗。

Gyro//Getty Images

日本的粽子也有其独特之处。关西地区流行三角粽和碱水粽,而关东地区则以柏饼代替粽子。此外,赤饭和鲷鱼也是日本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有机会的话,不妨在五月初到日本体验一下当地的端午节文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