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一所西部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一所西部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学校前身为重庆第一土木建筑学校和西南建筑工程学校合并成立的重庆建筑工程学校,经过多次更名和合并,于2000年正式组建为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西南科大,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学校前身为重庆第一土木建筑学校和西南建筑工程学校合并成立的重庆建筑工程学校,经过多次更名和合并,于2000年正式组建为西南科技大学。
办学历史
西南科技大学的前身为由重庆第一土木建筑学校和西南建筑工程学校合并成立的重庆建筑工程学校。1952年,在全国院系统一大调整的背景下,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建筑工程管理局创办西南建筑工程学校,西南工业部新办的重庆第一土木建筑学校。1953年春,中央建筑工程部决定将两所学校合并建立重庆建筑工程学校,受建工部和高教部中等技术教育司领导,校址选在重庆市教育文化区沙坪坝。
重庆建筑工程学校图书馆
此后,学校经历了多次更名和搬迁。1958年10月,建工部教育局决定将学校任务改为“培养建筑材料工业干部的高等学校”,校名改为“重庆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1964年11月,建工部决定重庆建筑材料工业学校与徐州技校合并迁往石棉县,改为半工半读类学校。1974年春,四川矿校搬到绵阳城东的一处建筑公司旧址建校,并于1975年5月7日更名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1978年,学校升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正式开始本科教育历程。
1993年8月,国家教委批准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改变领导管理体制并更名为西南工学院。2000年,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2001年,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确定西南科技大学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地区14所高校之一,并安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口援助。2013年,西南科技大学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同年8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批准,西南科技大学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1年,“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会议
办学条件
截至2024年4月,西南科技大学设有16个学院,85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学校有教职工274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346人,副高级职称人员587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478人,博士研究生990余人。学校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5人,具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等200余人次。
西南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研究院揭牌仪式
学校有32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7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国防紧缺专业;有38个国家和四川省一流专业,12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有2个国家级和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机器人小组荣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最佳技术奖,亚太地区亚军、最佳技术奖。在2018-2022“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学校居全国第66位。
学术研究
截至2024年4月,西南科技大学学校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1个,国家遥感中心绵阳科技城分部1个,有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3个,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四川省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等。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1个,首批四川新型智库1个,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研究平台5个、省社科普及基地2个。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973”“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防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40余项。
文化传统
西南科技大学校训为“厚德、博学、笃行、创新”。校徽图案标志主体是由西南科技大学的英文缩写“SWUST”基本元素组合构成的。图案呈圆形,图案内圆上弧的中文校名用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该校题写校名的手写体;下弧是西南科技大学英文全称,中英文校名首尾相连。校徽中心“S”造型取自中华民族的象征,龙身采用橙黄色为基本色调,呈自西向东腾空而起状。“T” 的造型寓意为科学平台,蓝色寓意为深邃的科学思想和博大的人文关怀。三根构成立柱式给人以稳定感。“T”与“S”造型的组合成火炬,象征了熊熊燃烧、永不熄灭的真理与希望之火。“U”造型取正两片成长的“绿叶” ,象征了生命与希望。该部分主色调采用橄榄绿。“U、T” 结合形成“ W ” 造型,形如西方传统器乐“琴徽”的外观造型。标志主体形如腾飞的巨龙、燃烧的圣火,又如盛开的生命之花。标志主体与标志附体的结合使整个标志又形如“印章”,古朴自然的龙的形象与流线型的绿叶和象征现代工业的几何形体结合,寓意为学校育人的社会责任。
西南科技大学校徽
截至2023年10月,西南科技大具有80个社团,其中包括IE技能协会、镜观天下摄影协会、青出于蓝合唱协会、台球协会、智能机械协会、电子爱好者协会、电子竞技协会、百鸣文学社等。2020年,西南科技大学承办由四川省禁毒办、教育厅、团省委共同主办的四川省第四届大学生社团禁毒文化节活动,表演舞蹈《青春正当时》、情景朗诵 《美好的青春》等节目。2023年10月,西南科技大学举办“百团大战”社团纳新活动,社团表演演唱、书法、跆拳道等节目。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4月,西南科技大学青义校区(校本部)、西山校区、城南校区三个校区。青义校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校区内有教学楼、网球场、体育馆、逸夫图书馆、工程试验中心、学生宿舍、食堂等建筑,设有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等教学科研部门22个,以及发展规划处、发展规划与改革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等39个管理服务部门。
西南科技大学青义校区
西山校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西山南路4号。校区内有西山体育场、西山图书馆、学生公寓、教学楼、家属楼等建筑,设有应用技术学院、工程技术中心、成都创新研究院、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6个教学科研部门,以及19个管理服务部门。
西山校区建筑
城南校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沿江西街10号。校区内设有工程技术中心、成都创新研究院、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5个教学科研部门,以及党委办公室、党委统战部、学校纪委办公室、学校纪委纪检监察室、党委巡查办公室等19个管理服务部门。
校园环境
科技之光广场是西南科技大学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其雕塑上由0和1的计算机语言、钉子以及齿轮组成,象征计算机学院与制造学院的光辉历程。雕塑为金属材质,底座为亚克力板,外罩为透明亚克力材料,可作为摆件镇纸作用,造型简洁,具有很强的收藏纪念意义。
科技之光
中心湖位于校园中心,北邻学生宿舍,东靠连廊式东区教学楼群,于2007年竣工。
知名校友
西南科技大学自建校以来一代又一代西南科大人接续奋斗,不断前行,奔赴全国各地开拓事业、探索新知,在各行各业里奋斗,涌现了向华全、庞中华、任奎元等众多优秀校友。校友中包括原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向华全、著名书法家庞中华、四川雪宝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奎元等。
所获荣誉
学校获得多项荣誉,包括“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第二届四川省文明校园(2020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21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