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
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
脑卒中(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近年来,年轻人患脑卒中的案例屡见不鲜,这提醒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疾病,做到早识别、早治疗。
真实案例:从症状出现到成功救治
小李正值壮年,一天晚上吃过饭后,突然感觉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乏力。起初,他并未在意,以为是劳累所致。然而,到了睡觉前,左侧肢体已经开始不听使唤、站立不稳。家属见状,立即拨打“120”求助,并联系了神经内科专家。
到达医院后,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头颅CT检查显示未见出血迹象,初步判定为脑梗死。此时,小李的左上肢肌力为0级,左下肢肌力为2级,NIHSS评分高达13分。幸运的是,发病时间在溶栓时间窗内,医生迅速为其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当溶栓药接近用完而症状仍未明显改善时,医生决定进行桥接介入动脉溶栓手术。
在手术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半小时后,DSA显影显示毛细血管越来越多。手术结束后,小李的左侧上下肢重新恢复对抗,NIHSS评分降至2分,能够流利回答问题,检查双侧瞳孔也恢复正常。术后第二天,小李的肢体就能恢复自主活动,出院时言语清晰,四肢活动自如。
脑卒中为何盯上年轻人?
近年来,年轻人患脑卒中的新闻频频登上热搜。一个常见于老年人的病症,为何会悄悄“盯上”越来越多年轻人?
“我们医院收治了多名青年卒中患者,他们普遍存在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等问题。”专家提醒,卒中并非老年人“专利”。事实上,造成脑中风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等不可控因素以外,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压力大、吸烟、大量饮酒等都为中风“推波助澜”。
年轻人若曾有过心血管疾病要积极治疗控制,平时可通过“中风120”“BE FAST”口诀,快速识别脑卒中。
急性脑梗死的救治方案
急性脑梗死的最有效治疗是及时应用静脉溶栓药物进行静脉溶栓抢救治疗,但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通常只有3-4.5小时。动脉取栓术是通过使用微导丝、微导管、抽栓导管、取栓支架等机械方法将血栓直接从被堵塞的血管中取出,使被堵塞血管快速再通,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急诊动脉取栓术的治疗“时间窗”可以依据患者脑组织情况延长至发病后8-24小时,较传统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稍延长,且再通率高,既是静脉溶栓治疗的替代治疗方案之一,也是存在静脉溶栓禁忌的患者的补救性选择。
总结
脑卒中是一种需要争分夺秒的疾病,及时识别和救治至关重要。通过这个真实案例,我们看到了现代医疗技术在脑卒中救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醒我们要重视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脑卒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