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孩子这些症状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症
家长注意!孩子这些症状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尤其在学龄前儿童中较为常见。本文通过一个7岁男孩明明的病例,详细介绍了血小板减少症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一疾病。
刚满七岁的明明被诊断患有血小板减少症。在妈妈眼中,明明一直是个健康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生病的次数都能数得过来,怎么会突然患上了血小板减少症呢?
前两天,妈妈突然发现明明的腿上有许多小血点。
威海市立医院小儿内二科主任张兰华介绍,孩子以双下肢出血点增多为主,两条腿上有大小不等的针尖样,没有腿疼,没有鼻子出血,牙龈出血都没有。来了之后在门诊复测了血常规,血小板是个位数,正常人血小板是一百到三百,他是十个以下,然后就急症收治住院了。
入院后,根据后续的检查,明明被确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张兰华介绍,血小板减少其实是一大类病,相对来说可以分成免疫相关的和感染继发的。其实免疫相关的也会与感染有一定关系,最终让身体的免疫出问题。感染继发是最常见的,尤其是去年七八月份全国支原体肺炎爆发之后,还有十二月、一月乙流爆发之后,这样的孩子非常多,往年可能一个月一个两个,现在可能一个月有三五个。
妈妈回忆,明明去年确实曾患过流感,当时觉得感冒症状消失了,也就没事了,没想到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的问题。
张兰华说,给予了激素、丙球的对症治疗,现在孩子恢复得非常好。血小板减少症是个常见病。但是是常见病里边发病率比较低的一类血液性疾病,并且它也是血液疾病中预后非常好的一个病,相对来说是一个良性病。
医生介绍,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病症,多发于学龄前儿童。
张兰华表示,血小板是人身体里止血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分,如果这个成分少的话,小朋友不小心手划伤了就会出血不止。如果血小板计数在20以下的时候,一哭一闹可能会出现自发性出血,如果出现在重要脏器,比如颅内自发性大出血,可能会危及生命,哪怕抢救过来会出现致残的风险。
孩子出现血小板减少时,一般会出现皮肤出血点、瘀斑、鼻腔出血、牙龈渗血等出血表现。
张兰华介绍,像针尖大小的最多,全下肢都有,躯干、脸上有时候也会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拿手指按一下然后一抹,这个点还在就是出血点,这种就要注意,到医院来查个血项,还有大一点的形成一个瘀点或者大瘀斑,这种一下就能看出来。
血小板减少症具有复发性,所以对于患病儿童,即使痊愈后也需要长程管理。
张兰华表示,这个病有一个特点可能会反复,有急性的、迁延性的、慢性的,一旦感染可能会诱发这个病再复发。要经常看着孩子身上有没有出血点,只要出来了可能是血小板有问题了。再就是平时避免感冒、勤洗手,任何时候出去玩,回家先洗手,大人孩子都要洗手,如果方便把鼻腔也清洗一下,这样能杜绝一大半的感染风险,降低感冒的概率,小孩子感冒90%是病毒感冒,病毒感冒就会造成这个疾病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