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战国时期知识总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战国时期知识总结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83654177.html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持续了两百多年,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弱肉强食,同时各国也进行了变法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战国七雄包括秦、齐、楚、燕、赵、魏、韩,此外还有小国如中山、卫、宋等。



战国时期概述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背景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延续和加剧。战国时期的战争和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形成。

战国的定义与时代背景

  • 时间范围: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结束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持续了两百多年。
  • 主要诸侯国:战国七雄包括秦、齐、楚、燕、赵、魏、韩,此外还有小国如中山、卫、宋等。

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 政治: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是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各国之间互相攻伐,弱肉强食。同时,各国也进行了变法改革,如秦国的商鞅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国家实力。
  • 经济:战国时期的经济特点是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铁制农具和牛耕得到广泛推广,水利灌溉也得到了改善。同时,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集市。
  • 文化: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是百家争鸣,各种学说和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如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战国前期主要历史事件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这些改革使得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力不断提升,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田氏代齐

  • 背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预言“齐政卒归田氏”。田氏虽无大德,但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
  • 过程: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于狄,田氏正式掌握齐国政权。
  • 影响:田氏代齐后,齐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使得齐国在战国初期保持了一定的强盛地位。

大战役及其影响

  • 马陵之战:齐国以孙膑为军师,大败魏军,俘虏了魏将庞涓,使得魏国元气大伤,齐国趁机崛起。
  • 桂陵之战:齐国联合韩、赵等国共同攻打魏国,取得了胜利,进一步削弱了魏国的实力。
  • 阴晋之战:魏国在阴晋之战中大败韩赵联军,但自身也损失惨重,加速了魏国的衰落。
  • 楚灭越之战:楚国在灭越之战中获得了胜利,扩大了领土和势力范围,成为战国时期的重要国家之一。

战国七雄格局的形成

三家分晋与七雄初现

  • 三家分晋:晋国被赵、魏、韩三家大夫瓜分,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三个。
  • 田氏代齐:齐国由姜姓吕氏变为田氏,田氏掌握实权,齐国依然强大。

各国变法

战国七雄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如秦国的商鞅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

七雄的地理位置及实力对比

  • 秦国:位于西北,地理位置偏僻,但经过变法后国力逐渐强盛,成为七雄之首。
  • 楚国:位于南方,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但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不强。
  • 齐国:位于东方,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但军事力量相对较弱。
  • 燕国:位于北方,地域辽阔,但国力较弱,主要依靠联合其他国家来维持地位。
  • 赵国:位于北方,军事力量强大,但经济相对落后。
  • 魏国:位于中原地区,交通发达,但国土分散,易受他国攻击。
  • 韩国:位于中原地区,地理位置重要,但国力较弱,经常成为其他国家争夺的焦点。

七雄间的争斗与合作

战国七雄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如马陵之战、桂陵之战等,都是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为了对抗强秦,六国曾经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如“合纵”策略;也有国家之间互相联合,如秦齐“连横”策略。在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既有争斗也有合作,如秦国与赵国在赵国危难时曾相互援助,但最终还是为了各自利益而互相背叛。

战国时期的重大战役与战略

著名战役介绍及战术分析

  • 商鞅变法:通过军事和政治改革,使秦国崛起为战国七雄之一,变法内容包括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等。
  • 桂陵之战:齐国军师孙膑再次运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领齐军大败魏军,进一步削弱了魏国的实力。
  • 阴晋之战:魏国将领吴起率领精锐的魏武卒,以少胜多,击败秦军,保卫了魏国的领土。
  • 马陵之战:齐国军师孙膑采用减灶之计,制造假象迷惑敌人,最终大败魏军,此战奠定了齐国的东方霸主地位。

各国间的战略博弈与联盟

  • 合纵连横:战国时期,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时而联合,时而对抗,形成了复杂的合纵连横关系。
  • 秦国连横策略:秦国采用连横策略,与齐国等大国结盟,对抗其他五国,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 三晋联盟:赵、魏、韩三国在战国初期曾联手对抗秦、齐等大国,维护了自身的安全。
  • 楚国的联盟策略:楚国在南方与齐国、秦国等大国争夺霸权,同时与北方各国结盟,以平衡各方势力。

战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 社会动荡与人口流失:频繁的战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大量人口流离失所,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
  • 学术思想的繁荣:战争也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
  • 军事制度的变革:战争推动了军事制度的变革和创新,如兵器的改进、兵种的变化以及战术的革新等。
  • 文化交流:战争也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民族融合和统一进程。

战国时期的文化与思想

诸子百家的兴起与争鸣

  • 儒家: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后世影响深远。
  • 墨家:墨子创立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倡导平等、反对战争。
  • 道家:老子创立道家学派,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法家:韩非子等人形成法家学派,主张法治、重刑主义,强调中央集权。

艺术与文学成就

  • 艺术: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漆器、玉器等手工艺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 诗歌:屈原创作《楚辞》,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 散文:《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以及《庄子》、《荀子》等诸子散文,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战国时期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 政治格局: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文化和经济格局。
  • 学术繁荣: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军事变革: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促进了军事理论、战略和战术的发展,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史启示

  • 改革与变法的重要性: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改革,说明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 军事力量的决定性作用:战国时期,军事力量的强弱决定了国家的存亡和兴衰,这一规律在冷兵器时代尤为明显。
  • 国际关系规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弱肉强食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一规律在人类历史中普遍存在。
  • 文化传承: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