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声为诗,以情为画:雷佳用《远方的花》绘就影视金曲新高度
以声为诗,以情为画:雷佳用《远方的花》绘就影视金曲新高度
2025年2月20日晚,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年度盛典“金树林·绽放之夜”在深圳广电集团盛大启幕。这场汇聚影视行业精英的盛会,以21项专业荣誉致敬幕后匠心,其中,女高音歌唱家雷佳凭借演唱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主题曲《远方的花》,斩获“影视歌曲优秀表演奖”。这已是她继《人世间》同名主题曲后,第二次获此殊荣,再度印证了她在影视音乐领域的独特地位与艺术造诣。
盛典之夜的“高光时刻”
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年度盛典以“创新与传承”为核心,从编剧、导演到音乐、摄影等21个细分领域推优,旨在树立行业标杆。在影视音乐板块,《玫瑰的故事》成为最大赢家:主题曲《远方的花》获“年度原创歌曲”,而雷佳的演唱更被评价为“空灵又大气,精准传递当代女性的精神力量”。
雷佳在获奖感言中表示:“影视歌曲不仅是背景音乐,更是整部剧的情感纽带和灵魂所在。每当《远方的花》响起,观众都能置身于黄亦玫的故事中,感受她的坚韧与成长。”这番话不仅道出了她对影视音乐使命的理解,也折射出她作为歌者对角色的深刻共情。
声乐艺术的极致表达
雷佳的演唱能力与风格,始终以“融合与创新”为内核。她的音色兼具民族声乐的婉转与美声唱法的穿透力,音域宽广且细腻多变,被格莱美奖评委称为“最中国的声音”。在《远方的花》中,她以极具戏剧张力的嗓音,将黄亦玫从青涩到成熟的心路历程层层递进:低音区的沉稳如暗流涌动,副歌部分的高音却如破晓曙光般明亮,完美呼应了角色“敢爱敢恨、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从声乐专业角度分析,雷佳的演唱风格融合了三大特质:
民族根基:她扎根传统,深研花鼓戏、戏曲等民间音乐,将“润腔技巧”融入现代演唱,使作品充满地域文化韵味。例如《诺恩吉雅》中蒙语长调的苍凉与辽远,便是她对民族声乐的深刻诠释。
艺术高度:她师承邹文琴、李双江等名师,系统掌握美声唱法,注重声音的共鸣与控制。在歌剧《白毛女》中,她以“第四代喜儿”的身份,用科学的发声技巧演绎经典,被评价为“兼具力量与柔情”。
时代创新:她倡导“新国风音乐”,将戏曲、流行元素与影视主题结合。如《人世间》主题曲中,她以“润物细无声”的细腻处理,让观众在旋律中触摸平凡人的生命力量。
影视金曲之路的“梅开二度”
此次获奖是雷佳第二次斩获“影视歌曲优秀表演奖”。早在2022年,她为电视剧《人世间》演唱的同名主题曲便曾获此殊荣。彼时,她以“大开大合中见细腻”的演唱,将周秉昆一生的跌宕与坚守化作音符,被观众称为“唱出中国人骨子里的韧劲”。
从《人世间》到《玫瑰的故事》,雷佳对影视歌曲的诠释始终遵循“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原则。她认为,影视音乐需“与文学、影视观照时代”,既要承载作品的情感内核,又要引发观众共鸣。这种理念在《远方的花》中尤为突出:当旋律流淌,黄亦玫在职场与家庭间的挣扎、对自由的向往,乃至最终绽放的勇气,均通过雷佳的歌声立体呈现。
艺术生涯的“高光掠影”
雷佳的成就远不止于影视歌曲。作为中国首位声乐表演博士,她横跨民族、美声、歌剧、戏曲等领域,斩获多项国家级大奖:
- 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歌剧《白毛女》)
- 文华表演奖(歌剧《运河谣》)
-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多想对你说》《我们的中国梦》)
- 13次登上央视春晚,演唱《芦花》《领航中国》等经典曲目
2022年,她卸下军旅身份,转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致力于声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正如她在采访中所言:“我希望用音乐记录时代,用歌声浸润心灵。”
结语:以声为媒,向美而生
雷佳用《远方的花》再次证明,影视歌曲不仅是剧情的注脚,更是情感的催化剂。她的演唱艺术,既扎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又以开放之姿拥抱时代浪潮,正如她所代表的“红树林精神”——在创新中坚守,在传承中绽放。未来,期待这位“时代影响力歌唱家”继续以音乐为笔,书写更多触动人心的故事。
(注:本文部分内容综合自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