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药明康德的"战略回马枪":CGT业务海外割肉、国内增资,股价暴涨6%背后逻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药明康德的"战略回马枪":CGT业务海外割肉、国内增资,股价暴涨6%背后逻辑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ueqiu.com/8606409669/324634000

药明康德近期的一系列战略调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公司宣布剥离海外亏损的细胞与基因治疗(CGT)业务,同时在国内大幅增资相关子公司。这一"海外收缩、国内加码"的策略调整,不仅引发了股价的显著上涨,更折射出公司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战略转型方向。

一、药明康德大动作,市场沸腾,单日成交50.37亿

失去了辉瑞的新冠特效药订单,导致药明康德过去两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出现下滑。叠加美国的《生物医药安全法案》风波,CXO龙头药明康德成为近几年最惨的医药股之一。

当全市场的目光都聚焦在AI、机器人、互联网科技的时候,上周五(2025年2月21日),CXO龙头药明康德(603259.SH)股价单日大涨6.29%,成交额高达50.37亿元,股价已突破2024年10月8日高点,有望开启主升浪。

这一波行情背后,是公司近期一系列战略调整的集中反应——剥离海外亏损的细胞与基因治疗(CGT)业务,同时增资国内CGT子公司。

2024年12月24日,药明康德宣布将旗下WuXi ATU(药明生基)的美国和英国运营主体全部股权出售给美国投资基金Altaris。

2025年2月13日,药明康德将旗下上海药明生基的注册资本从1亿元猛增至6亿元,增资幅度高达500%,并全资控股。

药明生基作为国内CGT CDMO的核心平台,此次增资标志着公司对国内细胞与基因治疗赛道的加码。

这一"海外收缩、国内加码"的动作,究竟是断臂求生,还是蓄力反攻?

二、海外剥离CGT既是断臂求生也是战略远见

(一)生物安全法案阴影

一直以来,笼罩在药明康德海外业务头顶的 "乌云" 便是美国的《生物安全法案》。这部法案以所谓的 "保护基因数据和国家安全" 为由头,实则将矛头对准了包括药明康德在内的中国生物医药企业。

法案一旦落地实施,药明康德在海外的 CGT 业务极有可能面临诸多限制,甚至有被强制关停的风险。

药明康德的 CGT 业务涉及到对细胞和基因的操作,这其中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生物数据,而这些数据在《生物安全法案》的视角下,都成了敏感信息。

虽然目前《生物安全法案》在立法进程上出现了一些波折,未能成功列入 2025 年度美国国防授权法案,但只要它还存在被审议通过的可能性,药明康德就始终处于风口浪尖。

(二)业务亏损困境

除了外部的政策压力,药明康德海外 CGT 业务自身的财务状况也不容乐观。从营收数据来看,近年来海外 CGT 业务的营收增长不仅缓慢,甚至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在 2024 年上半年,药明康德的细胞及基因疗法 CTDMO 业务(WuXi ATU)实现收入 5.75 亿元,同比锐减 19.43% ,这样的降幅在药明康德的几大业务板块中显得格外刺眼。

2024年前三季度高端治疗CTDMO 业务营收为8.53亿元,同比下滑17.04%,成为公司唯一亏损的业务板块。

再看看毛利率,更是惨不忍睹。2024 年上半年,WuXi ATU 业务的毛利率低至 - 29.71%,成为药明康德旗下唯一入不敷出的业务板块。持续的亏损就像一个无底洞,不断吞噬着公司的利润,也消耗着管理层的精力。

深入探究亏损的原因,商业化进程缓慢是一个关键因素。大部分 CGT 产品都还处于临床前阶段或者临床早期,真正能够实现批量商业化生产的产品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下游的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的产能利用率普遍不高,药明生基也不例外。

据了解,目前许多 CDMO 的产能利用率还不到 50%,药明生基手头的项目中,截至 2024 年 6 月末,64 个项目里仅有 2 个商业化项目,其余大多是临床前和临床 I 期项目 。

在产能闲置的情况下,还要维持高昂的运营成本,包括设备维护、人员工资等,亏损也就难以避免。

不仅如此,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 CGT 领域的潜力,纷纷入局,导致行业内卷严重。为了争夺有限的订单,企业不得不压低价格,这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和元生物的 CGT - CDMO 业务上半年营收 6543.05 万元,营业成本却高达 1.20 亿元,毛利率为 - 83.42% ,整个行业都深陷亏损泥潭。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药明康德继续在海外维持亏损的 CGT 业务,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剥离这部分业务,能够优化公司的财务结构,让公司的资源更加集中在盈利能力更强的核心业务上,轻装上阵,提升整体竞争力。

三、国内增资CGT进行蓄力反攻

(一)政策东风助力

就在药明康德做出业务调整的这一关键时期,国内对 CGT 行业的政策支持可谓是 "暖风频吹"。

2023 年 12 月 27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 ,明确将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药物、大规模高效细胞培养和纯化等涉及细胞基因产业的领域列入鼓励类。

各地政府也纷纷响应,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比如,郑州航空港发布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关于促进中原医学科学城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的若干政策》 ,基于坚持先行先试突破、平台赋能产业、全链提质发展三个原则,发布了 4 方面 9 项支持政策,最高奖励可达 6000 万元 。

这些政策涵盖了从项目落地、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到海外拓展的全链条,为 CGT 企业在当地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药明康德增资国内 CGT 业务,正是顺应了这股政策东风。在政策的鼓励下,企业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源支持,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同时,政策的支持也为 CGT 产品的审批和上市开辟了绿色通道,加速了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可以说,政策环境的优化为药明康德在国内发展 CGT 业务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本土市场潜力

图 /上海临港生产基地(来源:上观新闻)

除了政策因素,国内 CGT 市场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高端医疗服务和创新治疗手段的需求日益旺盛。

CGT 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在癌症、罕见病等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能够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满足了国内未被充分满足的临床需求。

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 CGT 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23 年中国 CGT 行业市场规模达到约 33.81 亿元,较上年增长 113.64% ,预计 2024 年将增至 88.48 亿元,2025 年更是有望增至 186.31 亿元。

越来越多的国内药企在 CGT 领域展现出了强劲的创新活力,细胞与基因治疗 IND 申报管线数量逐年增加,申报呈现差异化趋势,新疗法新应用方向不断涌现。

复星凯特、药明巨诺、驯鹿医疗的细胞治疗产品相继在国内上市,传奇生物自主研发的 CAR - T 产品西达基奥仑赛成功出海美国 ,这些都标志着国内 CGT 市场的崛起。

药明康德在国内CGT CDMO领域的市占率高达55.86%,远超竞争对手。通过加大在国内CGT CDMO领域的投入,能够更好地贴近本土客户,深入了解国内市场需求,从而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利用自身在技术和资源上的优势,药明康德可以在应对国内市场的爆发式需求中抢占先机,进一步巩固自己在 CGT 领域的领先地位。

四、市场的乐观解读,股价暴涨6.29%

(一)风险出清预期

从市场反应来看,药明康德股价的暴涨,首先体现了投资者对其风险出清的强烈预期。

一直以来,《生物安全法案》就像一把高悬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让药明康德的海外业务充满了不确定性,也给投资者的信心蒙上了一层阴影。

如今,药明康德果断剥离海外 CGT 业务,无疑是拔掉了这颗 "定时炸弹",让市场看到了公司坚决规避风险的决心

同时剥离亏损业务可优化现金流(2024年前三季度应收账款超80亿元),增资国内则强化长期竞争力。

随着海外业务不确定性的消除,投资者对药明康德未来的业绩表现有了更清晰的预期。

(二)战略转型认可

市场对药明康德聚焦国内的战略转型也给予了高度认可。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的大背景下,国内市场的稳定性和潜力愈发凸显。

药明康德增资国内 CGT 业务,表明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了国内市场的机遇,将战略重心转移到更具发展潜力的本土市场。

国内丙类医保目录即将落地,创新药支付天花板打开;同时,医疗AI(如瑞金医院与华为的病理大模型)等技术进步加速新药研发,都为药明康德在国内 CGT 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投资者相信,药明康德凭借其在技术、人才和资源上的优势,能够在国内市场迅速崛起,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五、小结

药明康德的战略调整,是地缘政治与市场周期双重压力下的主动选择。也是应对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复苏和国内政策红利的主动布局。

对药明康德而言,切割海外CGT业务,能否彻底出清不确定性影响,还要看美国政府的手段到底有多狠。

短期看,单日股价大涨6%是市场对"止血"动作的肯定;长期看,国内CGT布局能否兑现潜力,仍需观察行业需求与技术突破。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创新药全球化的浪潮中,这家中国CXO巨头的每一步动作,都将牵动资本市场的神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