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13/08/55151793_1146655773.shtml

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是教育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本文将从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区别和联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个性发展

个性

参见前文《个性老师与个性化教育》中对“个性”的阐释。

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是指人类个体出生后直到青少年期个性(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是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个体出生后就有神经类型的差异,在后天的生活和教育影响下,这些神经类型特点不断发生变化,或者被改变了,或者被加强而逐渐发展起来。

人的个性的初步形成是从幼儿期开始的。幼儿出现了最初的兴趣、爱好的个别差异,也出现了一定的能力上的差异,初步形成了对人、对事、对自己、对集体的一些比较稳定的态度,也出现了最初的比较明显的心理倾向,这表明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

童年期儿童在有意识有目的的集体活动中,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步学会按一定原则独立地、批判地评价自己的言行。同时,儿童的道德意识开始发展起来,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能初步理解和掌握社会道德原则的实质,并且用来作为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的根据。

进入少年期,在个性结构上的主要变化是产生一种成人感,渴望像成人一样独立完成社会义务,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开始对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产生自己的看法。这是世界观的萌芽时期,表明少年的个性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青年初期是个体身心达到成熟的阶段。这时,世界观初步形成,对世界和人生有了较稳定、较系统的看法;关心并能够认识自己的主观世界,开始主动地根据社会要求去锻炼自己,并能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准则评价自己的品质和能力;道德意识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能从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原则出发解决各种问题。

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和谐的发展。与片面发展、畸形发展相对。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科学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保障和教育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追求,全面发展教育是诸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区别

  1. 内涵不同。个性发展主要涉及心理学领域,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调节系统等方面的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涉及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等一切领域,具有完整性。

  2. 目的不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是使人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等各方面得到完整的、全方位的、自由的发展;个性发展的目的则是强调选择个性中具有优势的方面发展,并促使该优势的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

  3. 地位不同。人的全面发展是国家的教育方针,关系到国家教育发展的方向,处于统领性地位;个性发展是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在我国为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遇到瓶颈时所提出的教育理念。

  1. 发展起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侧重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人们对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也不同。最初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智力和体力的发展,然后关注更多的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全方位的发展,现在关注更多的是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均衡发展基础上的人的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联系

  1. 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一个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人的道德、智力、体育、审美和劳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反映了人的发展在基本范畴上的全面性、完整性;而个性发展是个体在需求、生活习惯、性格、能力、爱好、兴趣等方面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稳定的特殊性。从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所涉及的领域可以看出,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 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学生达到国家在德、智、体、美等基本范畴规定的所有受教育者都应达到的基本标准,最终实现身心和谐发展。个性发展也必须以尊重基本的道德价值规范、遵守国家法律为基础和前提,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因此,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的人,既德才兼备又保持个性。

从办学理念上,全面发展要求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基本素质都得到提高。而个性发展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以不断生长。

从教育内容上,全面发展注重各学科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个性发展是在注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德性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升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从课程设置上,全面发展要求按照学科体系针对所有学生开设一般性课程。而个性发展侧重在开设一般课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开设各种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科学精神的探索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等需求。

从学校管理上,全面发展要求学校在管理上实施整齐划一的统一管理,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一般性要求。而个性发展则要求实施弹性管理,给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留有充足的空间。

从教育评价上,全面发展要求以分数统一量化评价学生发展的基本素质,以达到国家设置的课程评价标准。而个性发展则要求引入多元评价标准,改变过于注重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的多元发展。

  1. 相互促动。一般认为,人的生理和身体健康发展差异不大,人的差异主要在于“心”和“智”的发展,而心、智两方面又是不可分割的。人的个性得到发展,人的心理特征就趋向稳定,人的心理素质就好。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智”的发展,促进人的智力素质的提高。智力素质又是人的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人的全面发展中特别注意人的智力素质的发展,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心智的发展又会影响到“德”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个性发展不仅能够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增强人的心智的成熟,还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均衡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体现出的面面俱到有可能导致面面不深入,导致教育培养不出有重大成就的人才。有重大成就的人,往往是在某个或某些方面的个性突出的人,所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均衡发展基础上的人的个性发展理念顺势形成。实践证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程度越高,人的全面发展越完善,对个性发展的认识也就越深刻,也就越重视个性发展,越能从个性发展中认识到个性发展的独特性,并能够更多地促进个性发展,个性发展得也就越好。个性发展得越好,也就越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