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突破100亿的《哪吒2》,一个老IP如何逆天改命?
票房突破100亿的《哪吒2》,一个老IP如何逆天改命?
哪吒的票房在2月13日19时11分左右成功跨越100亿大关(截至2025年2月14日破105亿),这一壮举引发了全民的狂欢,就连央视的新闻联播也在当日特别插播了这条喜讯,其规格之高,实属罕见。
在全球票房上,哪吒正在持续爬升,目前已经位列全球动画榜第2,超过《芭比》,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15(截至2025年2月14日19点),持续刷新全球电影市场新的认知和记录。此外,影片在海外的预售情况显示,观众对这一中国动画电影的兴趣高涨,特别是在北美市场。
那么,哪吒这个老IP到底如何实现逆天改命?
在中国电影市场,哪吒,一个诞生于1979年经典动画的老IP,何以在45载光阴后摇身一变,成为风靡一时的现象级爆款?
个人认为,其背后,不仅得益于“魔童”这一叛逆形象的深入人心,更离不开IP运营背后的精妙逻辑。
老IP的逆袭:从“传统符号”到“超级文化货币”
哪吒的蜕变,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将古老神话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与多元化营销策略,成功激活了沉睡的IP价值,使其焕发新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IP的延续性与创新:既“啃老本”,也“造新血”
《哪吒1》50亿票房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价值观输出,为续集奠定了庞大的观众基础。前作积累的“信任资产”,使得制作团队得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衍生出《哪吒2》的全新剧情和视觉风格。
在尊重经典的同时,注入现代元素和多元文化视角,让这个古老神话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数据显示,《哪吒2》观众中超60%曾看过前作,系列IP的联动效应显著提升了复购率。这种“信任传递”让观众愿意为续集买单,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
内容创新打破“续集魔咒”
很多观众在观看完一直会强调情绪共鸣,而哪吒系列的制作团队深知这一点,巧妙地在续集中加入了新鲜元素,如引入了与哪吒相对立的角色和情节,丰富了故事层次。这种内容上的大胆创新不仅打破了“续集魔咒”,更是将观众的期待推向了新的高度。
比如,导演饺子团队在《哪吒2》中深化了角色关系(如哪吒与敖丙的“兄弟情”与“宿命对抗”),并通过东方美学与现代特效的融合(如四海龙王的水墨战斗场景)实现视觉突破。影片在豆瓣上获得了8.5分的高分,口碑远超前作,这充分证明了观众对于“传统故事新演绎”的高度认可。
文化共鸣:从“神话改编”到“时代情绪容器”
传统IP的“现代化翻译”。不仅满足了现代观众对于新鲜内容的渴望,还准确捕捉到了社会情感的共鸣点。
《哪吒2》巧妙地将传统元素与当代语境相结合,让哪吒这个角色承载了更多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代表。这种情感上的链接,让影片超越了简单的娱乐消费,成为一种文化共鸣的媒介。
影片将哪吒的反抗精神从“反父权”升级为“反体制压迫”,通过仙界与魔界的阶级矛盾隐喻现实社会问题。例如,申公豹在权力体系中的挣扎,让观众联想到职场中的“潜规则”,这种普世价值观的融入,使得该IP成为了社会情绪的共鸣点。
全年龄段覆盖的“情感钩子”
亲情、友情等普世情感的细腻刻画(如哪吒为保护家人而战),既吸引青少年群体,也让成年观众产生共鸣。
据最新数据,《哪吒2》的观影人次已突破2亿,成为覆盖各年龄层的电影,成功打破了动画电影“低幼化”的传统印象。
IP生态构建:从“单点爆款”到“商业帝国”
《哪吒2》的成功不仅限于票房收入,其背后更深层次的IP价值正在逐步释放。通过系列衍生品、城市文化墙涂鸦、线上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哪吒的形象和故事被进一步推广和传播。
这种跨媒介的拓展策略,让哪吒的故事影响力得以延伸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具有高度互动性的文化生态系统。
全产业链运营:票房只是冰山一角
衍生品市场的“第二战场”。
影片与泡泡玛特、名创优品等23个品牌联名,推出盲盒、卡牌等产品,仅半个月销售额破4亿。其中泡泡玛特“天生羁绊”系列盲盒预售排期至6月,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社交货币,进一步拓展了其影响力。
跨界联动的“共振效应”
在影片上映期间,荣耀手机巧妙借势,推出了破百亿送10亿的促销活动,成功地将电影的热度转化为了强大的消费动力。
库迪咖啡通过“便利店+咖啡”模式,利用IP流量摊薄运营成本。这种“IP+产业”的跨界,放大了商业价值。
工业化支撑:“手工作坊”到“科技赋能”
根据出品方可可豆等透露,影片制作过程中,投入了4000多人的团队,自主开发了包括发丝动态建模在内的特效技术,减少了对国际外包团队的依赖。
这种技术沉淀不仅提升品质,更形成行业壁垒,为后续IP开发积累资产。
数据化的“市场预判”
从暑期档调整至春节档,精准地把握住了“亲子+喜剧”这一双重需求的市场赛道。同期对手《唐探1900》因内容下沉不足,《蛟龙行动》受主旋律审美疲劳拖累,反衬出《哪吒2》的档期策略优势。
企业家IP的启示:从“个人品牌”到“价值符号”
《哪吒2》一个IP的胜利,对于企业家打造个人IP同样具有现实的意义。企业家们能从《哪吒2》的IP成功中汲取经验,将个人品牌塑造为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价值符号。
正如《哪吒2》不仅在票房上取得成功,更在文化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企业家也应致力于打造能穿越时间的个人品牌。
内容为王:持续输出“高质量叙事”
企业家本身的创业过程就是一出精彩的内容,企业家IP要学会“故事化生存”。
雷军通过“小米汽车交付16万辆”的阶段性成果,强化“技术普惠”的人设;马斯克用“火星计划”构建未来领袖形象。企业家需像《哪吒2》一样,用真实、持续的故事塑造可信度。
价值观的“情感锚点”
哪吒身上所体现的“反抗精神”,之所以能够深深触动人心,是因为它传递出了一种勇于挑战宿命、不甘屈服的力量。
企业家IP同样需要价值观支撑,如董明珠的“中国制造”情怀、俞敏洪的“逆袭叙事”,这些标签能增强公众认同。
生态化运营:“个人秀”到“商业共同体”
跨界赋能的“杠杆效应”。小米手机以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为汽车业务铺设道路,库迪咖啡则借助其广泛的门店网络,巧妙地将业务延伸至便利店领域,这两者的本质都是利用现有资源,以较小的投入撬动更大的新市场。
企业家IP可效仿《哪吒2》的联名策略,比如企业家同款品牌,通过跨界合作和多领域联动,打造一个共生共荣的商业生态。
“去中心化”的传播网络
《哪吒2》通过短视频平台制造话题(如申公豹的“川普方言”),引发用户自发二创。
企业家IP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内容矩阵,比如雷军通过直播与粉丝互动,张一鸣发表算法公开信以展现透明度,这些举措都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触及受众,扩大影响力。
长期主义:IP的“抗周期生存”
企业家在打造IP的过程中国,要学会抵御风险的“冗余设计”。
光线传媒虽然凭借《哪吒》系列股价上涨400亿,但单一IP依赖仍是隐患。企业家IP需像迪士尼一样,构建多元内容矩阵(如演讲、著作、公益),避免“人设崩塌”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代际传承的“符号化”
何谓符号?就是企业家要学会打造能代表自己的专属标识或者特征。
《哪吒2》通过致敬老版哪吒、周星驰电影等经典,将IP嵌入文化基因。企业家诸如马云,借“风清扬”之名,任正非则以“华为基本法”为鉴,巧妙地将个人特质融入组织文化,铸就IP的不朽传承。
结语
IP的本质是“信任的复利” 《哪吒2》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文化共鸣、工业化体系的深度参与以及生态运营的综合效果。
对企业家而言,个人IP的打造同样需要从“内容力”“标签力”“持久力”三维度发力。无论是电影中的魔童,还是商海中的企业家,唯有将个体价值升华为群体共识,才能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跨越。
正如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在IP的世界里,命运永远掌握在敢于重构规则的人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