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家里长这样的陶瓷碗,可能真的有毒
小心!家里长这样的陶瓷碗,可能真的有毒
我发现,最近大家都在检查自己用过的陶瓷餐具。主要是担心带图案的陶瓷餐具容易溶出重金属,吃下去对身体有害。还有朋友已经忍痛扔了一波陶瓷碗、陶瓷杯,尤其是内部有图案的。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
安全无小事,但看到漂亮的陶瓷碗,真的很难忍住不带回家。难道带图案的陶瓷餐具都不能用了吗?怎么买到安全的陶瓷餐具啊?
我和材料学专家一起研究了,今天给大家一个准信儿。
带图案餐具都不能买?并非如此
市售的带图案陶瓷餐具,根据装饰工艺主要分为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真正要注意的是劣质釉上彩。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一个瓷器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简单分为胚体、彩绘图案、釉层。这三者的烧制差异,在绘制顺序和烧制温度上。
釉上彩陶瓷是将坯体高温釉烧成白瓷,再在釉层上手工或使用模具绘制图案,最后在 600~900°C 低温下二次烧制。
釉下彩陶瓷,是先在坯体上绘制图案再施釉层,再用 1200°C 以上的高温烧制完成。
而釉中彩陶瓷,会在坯体上施一层透明釉底层进行 800°C 素烧,绘制图案后二次施釉覆盖保护图案;最后在1200°C~1300°C 的高温下进行烧制,使釉层熔合,图案被牢固固定。
如果切开一只碗,不同工艺从里到外的结构分别是:
- 釉上彩:胚体-釉层-彩绘图案;
- 釉下彩:胚体-彩绘图案-釉层;
- 釉中彩:胚体-釉层-彩绘图案-釉层。
从图案效果看,釉上彩瓷色彩鲜亮,细节更丰富,但问题也很明显:彩绘图案在最外层,会直接接触食物。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也曾测试过不同陶瓷餐具的抗洗涤剂侵蚀能力,发现结果最好的是白瓷、其次是釉下彩,最后是釉中彩和釉上彩。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一方面,颜料中通常有铅、镉等重金属,釉上彩相对低温烧制,可能导致颜料未完全固定,容易出现磨损、掉色,重金属析出风险更高。另一方面,釉上彩瓷的图案在釉层上方,颜料位于釉层表面,用它装高温食物、加热或者和酸性食物接触,也会加剧重金属析出。
总体来说,釉中彩、釉下确实彩比釉上彩更安全,也不容易磨损和受腐蚀。打开电商平台,我发现很多人在产品页面下方提问,是釉上彩还是釉下彩。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看来大家都很在意装饰工艺的安全问题,不过,不是所有的釉上彩陶瓷都无缘餐桌!如果你买的釉上彩餐具是正规品牌,符合执行标准 GB 4806.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陶瓷产品》,这表示它的重金属析出在安全范围内,可接触食品,不用过度担心。
图片来源:电商详情页
要特别小心的,是那些没有品牌和执行标准的劣质釉上彩。它们不论从烧制工艺还是使用的涂料来说,都没有质量保障,长期使用,风险物质进入身体的可能性更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进过街边和景区里的陶瓷甩卖店或摊位,超低价配上好看的花纹和图案,放在以前,我高低挑上几个带走。但现在,我会挑「好看更安全」的。
买安全的陶瓷餐具,几步教你不踩坑
想买安全、可接触食品的陶瓷餐具,首选正规店铺和大品牌,且要有明确执行标准。划重点,记得认准GB 4806.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陶瓷产品》。
前面提到过,符合标准的釉上彩餐具,日常使用也没问题。如果想尽可能减少风险,在装饰工艺上还是优先选「釉中彩、釉下彩」。
当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未标注工艺的陶瓷餐具,这时候,可以通过外观和质感大致判断:
- 看成色:把餐具放在光源下,有图案的部分和没图案的部分折射光一致,有玻璃质感的是釉中彩/釉下彩,反之是釉上彩。
- 摸质地:釉中彩/釉下彩内壁光洁,没有生涩感,图案边缘没有明显分界线(如下左图);釉上彩摸起来相对粗糙,像贴纸质感,有些有金属花纹/镶边(如下右图)。
- 稍微刮一刮:釉下彩的釉面非常坚硬,而劣质釉上彩可能刮一刮就会刮掉部分图案。
具体使用场景上,釉中彩和釉下彩餐具一般可以进微波炉、洗碗机、烤箱,但都要注意远离火源,避免用钢丝球等硬物洗刷餐具。
特别注意,如果是边沿有描金或金属装饰的陶瓷餐具,一定不能放进微波炉加热。微波加热过程中会产生电弧,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正在用的陶瓷餐具没有标签,但又不舍得扔。保险起见,最好避免用来装出锅的高温食物、酸性食物,也别放进微波炉、洗碗机。如果发现图案脱落或被刮花,建议还是换一个。再想偷个懒,也可以选耐用的纯白陶瓷餐具。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好了,现在可以给家里的陶瓷餐具来个大抽查啦。也别忘了「转发」到相亲相爱一家人群,相信我,这次肯定会收到他们的一波夸夸。
本文原文来自丁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