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记忆 • 遗忘曲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记忆 • 遗忘曲线

引用
1
来源
1.
https://admin.initwords.com/ebbinghaus.html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模型,它揭示了人类记忆遗忘的规律。这条曲线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记忆的特性,更为学习和复习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本文将详细介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发现过程、理论基础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

赫尔曼·艾宾浩斯(德语:Hermann Ebbinghaus,1850年1月24日-1909年2月26日)是一位德国心理学家。他出生于德国巴门,17岁进入波恩大学学习历史学和语言学。1873年在波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875-1878年游学于英国、法国,受费希纳的影响开始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1886年任柏林大学副教授。1890年艾宾浩斯和他人共同创办了《心理学和感觉生理学杂志》。1894年任布劳斯雷大学教授。1905年任哈雷大学教授。他在1885年出版了《关于记忆》一书,首次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的理论基础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用于表述记忆中的中长期记忆遗忘率的一种曲线。这一曲线最早由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通过自己的实验提出。在这一实验中,艾宾浩斯使用了一些毫无意义的字母组合。通过记忆这些字母组合,并在一系列时间间隔后检查遗忘率,得到了这一曲线。因此,这一曲线又叫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记忆量变化的规律。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遗忘的影响因素

根据艾宾浩斯的理论,人们对于信息的遗忘的速度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了:

  1. 需要记忆的信息的难易程度
  2. 记忆者对于信息的理解程度
  3. 记忆者的生理状态,其中包括记忆者的压力和睡眠质量

同时,艾宾浩斯还提出每一个人基本的遗忘速度都是十分相似的,但是现实中每个人的遗忘速度十分不相同的,其中的原因是每个人对于信息的理解程度不同。然而,其他的科学家发现年龄并不会影响遗忘的速度。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记忆能力会总体下降,也就是说老年人能够记住的信息会相对减少,然而一旦信息已经被记住之后,老年人对于信息的遗忘速度并不比年轻人快。

遗忘的具体数据

  • 20分后,42%被遗忘掉,58%被记住。
  • 1小时后,56%被遗忘掉,44%被记住。
  • 1天后,74%被遗忘掉,26%被记住。
  • 1周后,77%被遗忘掉,23%被记住。
  • 1个月后,79%被遗忘掉,21%被记住。

考察从记忆开始,1天后大部分内容被遗忘掉,但是一天之后的遗忘率变得平缓。但是,艾宾浩斯的实验中使用的是毫无意义的字母组合,因此,相对于有意义的词汇而言,其实验没有可比性和参照性的指责也同时存在。并且,再认知可能的遗忘与完全遗忘也没有被区分开来。

近似公式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用以下公式近似表示:

其中R是被记忆的内容,S是相对记忆强度,t是时间。

注:本文部分内容摘自维基百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