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推出“每周半天计划”:校外实践与阅读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圳推出“每周半天计划”:校外实践与阅读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圳教育局近日推出“每周半天计划”改革举措,在部分义务教育学校3-5年级开展试点,通过单双周轮流安排半天校外课和半天阅读课,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该计划已在宝安区和南山区的多所学校试点推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政策背景与具体内容
“每周半天计划”是深圳教育局继“每天一节体育课”之后推出的又一重磅教育改革举措。根据深圳市教育局文件要求,该计划在不改变现有学科课时安排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课程实施方式、变换教学场景,在部分义务教育学校3-5年级开展试点。
具体而言,“每周半天计划”包括两个方面:
- 半天校外课:组织学生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博物馆、企业等校外场所进行课程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 半天阅读课:组织学生进行人文、自然、艺术等全学科领域阅读,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试点学校实践案例
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近期召开了“每周半天计划”试点工作推进会,5所试点学校分享了各自的实施方案:
宝安区新安中学(集团)第二外国语学校:将每周一下午作为“半天计划”固定时间,单周开设阅读素养培育实践课程,双周开展科技素养提升课程。
宝安中学外国语学校:围绕“我的家乡——行走的思政课堂”主题,加强与实践基地科研人员共建,探索校家社合育的课程开发和实施机制。
宝安区滨海小学:通过学科融合、馆校结合、校家社企联合,构建儿童海洋博物馆课程体系,推进跨学科主题阅读和主题研学。
宝安区福桥小学:通过校内劳动“堂”与校外劳动“行”相结合推进“劳动福地”半天活动,通过构建“达慧”阅读课程、创建“至美”阅读空间、开展“书桥”阅读活动、实施“福娃”阅读评价等措施,推进“幸福书桥”半天计划。
宝安区新蕾小学:开发了“种子到餐桌”食育劳动实践课程,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全学科的阅读和系列校外实践,通过“图书馆+食堂+食育基地”系统化推进“每周半天计划”活动开展。
除宝安区外,南山区松坪学校也于近日正式启动了“每周半天计划”,选择四年级作为试点年级,以单双周的形式交替进行,活动内容包括校外实践基地、科创企业、博物馆参观、整本书阅读、讲座等。
社会影响与各方反应
对于这一教育改革举措,社会各界反应不一。许多家长表示支持,认为这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但也有一些家长表示担忧,认为这可能会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特别是对于需要参加课外补习班的孩子来说,时间安排可能更加紧张。此外,还有家长担心这可能会增加家长的负担。
专家观点与未来展望
教育专家普遍认为,“每周半天计划”是一个积极的教育改革尝试,有助于缓解当前教育中存在的过度应试化问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然而,专家也指出,要确保这一计划取得预期效果,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确保学生在这半天的时间里能够真正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对于家长的担忧,专家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时间,避免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同时,也需要逐步调整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以适应这一教育改革带来的变化。
结语
“每周半天计划”是深圳教育局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一次重要尝试,旨在通过创新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教育部门对当前教育现状的深刻反思,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相信这一计划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