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澳门特战军营开放日CQB演示对比分析:2024年vs X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澳门特战军营开放日CQB演示对比分析:2024年vs X年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13A00W4T00?media_id=&suid=

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2024年和X年(具体年份未提及,但可以推断为2019年之前)澳门特战军营开放日的CQB(近距离作战)演示,详细描述两者的差异,并对2024年的演示进行了战术层面的分析。

1. 接近目标建筑

在2024年的演练中,澳门突击分队使用盾组队形接敌,压制推进,然后接近目标建筑门口。

威胁解除

在接近目标过程中,一名队员展现了这个单位关于威胁解除的SOP:对倒地的目标补枪,然后捡起武器,丢在一边,确保人枪分离。

这是国内特战唯一在公开表演中愿意展现这个程序的单位,所以很值得拿出来分析。

体现的战术素养

对比2019年之前某一年(暂时假定为X年)在网上也流传了一段澳门军营开放日的反恐演示画面。

可以看到,环境和场地搭建几乎一模一样。

但是体现的战术素养和基础能力却已经天差地别。

我们看几个在《30讲》中研究过的要点。

第一,枪口指向最大威胁。

2024年的队伍,可以很明显看出有这样的高度敌情意识。

此时门内就是最大威胁方向。

在接近过程中,盾手身边的枪手能够始终保持对门口的警戒,一直到抵达门的一侧。

警戒队员站在靠外的位置警戒,能够掩护后面处理威胁的队员,也站在死亡沙漏外,同时枪口始终指向门内。

在后面的运动中,无论怎么移动,他们总能像炮台一样,把武器指向威胁,这是需要良好的枪支操作基本功的。

第二,运动的技术。

24年的队伍,所有队员都具备我们一直强调的“灵活”的操枪技巧。

他们掌控自己的武器,而不是被武器掌控。

运动的要点我们此前讲过,要以能射击的速度运动,要以能处理信息的速度运动。

通过对完整视频的观察,他们是具备这种能力的。

B站链接: https://b23.tv/AP22FK3,最后五分钟就是这段表演。

对比X年的队伍,单兵装备首先存在较大的问题。

混搭不混搭,不重要,乱搭是真的会影响任务。

比如腰封两侧耷拉的大袋子,可能是装防毒面具的,也可能只是收纳袋,不论如何,在近战场景,这样放任装备乱摆乱晃荡是有隐患的。

其次盾手自己没有武器,身后的队友也没有持枪警戒。

这就是枪口指向威胁的意识比较缺乏。

三是运动,他们在接近的过程,并没有做好随时射击目标的准备。

而是采用那种,弯曲身体抬枪射击的模式运动。

此前讲过,这是野外运动的模式,需要降低姿态,减少暴露,但这是城市,是CQB,所以那种模式是不适合的。

(链接 https://b23.tv/JmS1Mzb)

  1. 入口警戒

首先是24年的队伍。

观察两个突击小组在安装爆炸物时的警戒。

第一,都能注意规避死亡沙漏,尽可能在门的一边进行安装和警戒。

第二,对角度的理解和掩护模式。

首先都能确保枪口指向门内威胁区,具备随时响应威胁的能力。

右侧小组,真正有效利用了盾牌,确保大盾始终能够指向门口,准备爆破和震撼弹的队员始终在盾牌后侧。

同时注意看右边的警戒队员,在安装爆破时,为了提升掩护效率,选择远离门口的位置提供警戒,这样能够避开死亡沙漏,又可以控制更多的门内角度。

在安装完毕爆破装置后,该队员又能像炮台一样,稳定移动到盾牌后面。

这些细节,是很难在同类型单位里看到的。

对比X年的开放日展示。

首先霰弹枪完全就是摆设,既没有动作,也没有使用的意识,也没有警戒的概念。

其次,对入口的警戒也比较缺乏,四五个人站在门口,却没有一个枪口指向门内,武器操作比较生疏,战术意识稍逊一筹。

第三,盾手的设置有明显问题。

首先几乎没起到掩护的功能,盾手自己站在最安全的靠墙位置,而不是最能掩护队友的外侧。

其他队友不仅没有在盾手后面准备,又选择站在门的中心,暴露面积大,风险也更高。

  1. 突击前的协同

组间协同

首先是两个小组的突击协同。

通过整个演练可以看出,一组负责解救人质,二组负责清扫建筑。

为了确保突入的同时性和突然性,两组在门口有一个基础的通联协同。

可以在外放中听到指挥和通联。

“一组准备完毕,二组准备完毕”

“三、两、一,突击。”

两组同时爆破,开始各自任务。

组内协同

24年的队伍,有一套完整的组内协同模式。

在安装爆破装置时,警戒和爆破手都靠近贴着门口,警戒没有一刻松懈。

安装完毕,向后拉线时,警戒跟随后退,能够始终保持枪口指向。

听到“突击2组准备完毕”后,震撼弹投掷手取出震撼弹后,架在了尖兵头上,作为协同和确认。

爆破后,震撼弹进入,投掷手后撤准备跟进,尖兵和盾手进入清理。

x年的突击队,首先下了一个“三二一突入”的口令。

这个指令有一些莫名其妙,没有达成任何战术目标,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程序,降低效率。

其次,在入口处完全没有协同,到位自动成这个奇怪的队形,没有任何协同,就直接进去了。

如果要问,这有什么问题?

其实我们整个《CQB30讲》都是关于如何解答此类问题的理论,但是在这个点上,可以这样去理解。

一切协同都是为了应对各种不同情况。

越精细准确的协同,能应对越多样复杂的情况。

没有协同,就很难处置不一样的情况。

  1. 左侧小组动态突入

为了尽可能快突入房间,又要确保安全,尖兵优先清理死角就是一个SOP。

左侧第一小组的任务是营救人质,需要最快速度突入房间,通过各方画面,确实有一种三角洲部队猛打猛冲的风格。

大家如果还记得此前我对HRT的CQB分析,可以对比着看看,是不是有一些相似之处。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这是Tier1级的CQB水平。

这种风格的特点,我简单概括一下。

第一,能够快速发现和处理威胁,find-fix。

第二,全向警戒和房间清理的补位能够快速执行,不留死角。

第三,保持射击能力的前提下高速运动,最短时间达成战术目标。

  1. 右侧小组盾组清理

右侧小组则是在大盾的掩护下,逐步清理建筑。

我们可以从视频看到,盾组首先在门口清理了大部分区域,留下一个死角。

突入以后,盾组继续向前推进,三号队员负责对角落进行处理。

注意看三号队员的枪口,完全垂直向下,确保安全,很少有单位能把枪口管理到这样精细,这是需要刻意去做的动作。

我们再看x年类似的场景。

这也是一个盾组突入的情况。

第一,运动路线和威胁控制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盾手不带武器,却冲在第一个,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任何掩护。

盾手突入后,也没有关于站位和控制的逻辑,只是径直冲到中央,等待步枪手进入射击。

第二,角落始终自始自终没有人负责清理。

除非说,那个年代的SOP,是要等角落有敌人开枪,再去清理角落,这样效率更高......

至今我们看了那么多单位,三角洲,HRT,707,KSK,没有一家单位的SOP是没有清理角落的。

没有一家。

这是CQB里最基础的要点之一,也没有什么技术难度,想不明白为什么做不到。

  1. 外拉门的运用

在24年的表演中,右侧二组处理的内侧房间是外拉门结构。

可以看到,盾组的站位是外拉门的门把手侧,也就是强侧,门打开的瞬间,盾牌和枪口指向的就是房间核心。

右侧队员开门时,枪口向上,确保了友军规避,同时左手控制着门,直到队友进入后,再跟着进入。

跟随的节点把握的也非常精准,能够紧密队形,做到小组“同步推进”。

最重要的是,整个协同真正做到了那种“流畅”、“行云流水”的感觉。

这种流畅不是表演前几次摆练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基本功的。

  1. 房间内运动路线

2024年的单位,懂得沿着墙运动,知道对角落的清理,能够L型控制。

然而X年的队伍,基本就是在房间里窜过去,看不明白运动和协同的SOP。

唯一能看出来的逻辑,他们只知道射击眼前目标,却没有搜索和清理的程序。

运动非常不紧密,没有全向警戒的概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