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籽与更年期综合征
亚麻籽与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是许多女性都会经历的生理阶段,其症状多样且复杂,从潮热出汗到情绪波动,从睡眠障碍到骨质疏松。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合理的营养干预也是帮助女性平稳度过这一特殊时期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更年期综合征的营养管理要点,并重点探讨亚麻籽在其中的独特价值。
人体不同年龄段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各不相同,多的每天需要上百克,少的仅几微克,食物多样才能保证膳食能量平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更年期综合征的营养治疗与补充亚麻籽的关系。
人们俗称的“更年期综合征”,在医学上准确的叫法为“绝经综合征”,是指女性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水平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绝经综合征临床表现分为近期症状和远期症状。
近期症状包括月经紊乱;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其特点是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颈部和胸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继之出汗,一般持续1~3分钟。症状轻者每日发作数次,严重者十余次或更多,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该症状可持续1~2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自主神经失调症状,常出现如心悸、眩晕、头痛、失眠、耳鸣等自主神经失调症状;精神神经症状,常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并且情绪波动,如激动、抑郁、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抑郁、不能自我控制等情绪症状,记忆力减退也较为常见。
绝经综合征的远期症状还包括泌尿生殖器绝经后综合征,大于50%的绝经期女性会出现该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出现阴道干燥、性交困难及反复阴道感染,排尿困难、尿痛、尿急等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骨质疏松;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病变发病风险较绝经前明显增加等等。
女性朋友如何才能平安顺利地渡过“绝经综合征”这一人生的特殊阶段,除了规范的药物干预、心理健康建设,必要的营养治疗干预非常必要。
人体内无数个细胞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每日三餐膳食为其主要营养来源,没有哪种单一食物或补品可以预防疾病并持续有效,但长期规律的合理膳食,包括膳食中充足的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可以帮助支持人类的免疫系统。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宏量元营养素,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产生能量,也被称为“产能营养素”。它们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植物性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而动物性食物是蛋白质和脂肪的良好来源。只有丰富食物种类,提高食物多样性,才能使膳食中的产能营养素达到理想范围。
(图片来源:中国营养学会官网)
除了平衡膳食、食物多样性,注意摄入优质蛋白质、新鲜的蔬菜水果,也可以适量补充亚麻籽,对调节体内激素平衡、强健骨骼等非常有益。
亚麻籽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根据相关文献研究,亚麻籽改善“绝经综合征”的效果可能与其丰富的α-亚麻酸、木酚素以及膳食纤维含量有关。木酚素是一种植物雌激素,也称为木脂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由于其结构与动物雌激素十分相似,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植物雌激素。亚麻籽中的木酚素含量为 6.1~13.3 毫克/克,是谷物的 75~800 倍,开环异落叶松脂酚二糖苷(SDG)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类,木酚素具有抗氧化活性,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心脏和肝脏疾病以及癌症,对于体内的激素水平也有调控效果,有益于改善绝经综合征的各种不适症状。
综上所述,亚麻籽中丰富的α-亚麻酸、木酚素、膳食纤维等物质,可能是其改善血糖、减轻绝经综合征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亚麻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带来更多的健康益处。
亚麻籽美食街:火龙果奶昔
原料
(3人份)红心火龙果280克,牛奶250毫升,香蕉100克,熟亚麻籽20克,纯净水750毫升。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制作方法
①将火龙果和香蕉去皮、切块。
②将全部食材放入破壁机杯体中,加纯净水至750毫升,盖紧杯盖。
③选择“软果蔬汁”功能,按下“启动/取消”,待完成即可饮用。
营养点评
添加5%亚麻籽的火龙果奶昔,色泽靓丽,口感香醇爽滑。亚麻籽的木酚素有抗氧化活性,和火龙果果肉中的花青素、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一起可减少血清和胰腺中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另外,火龙果和香蕉还含较多的果胶、钾和铁,可抑制钠离子的升压效应,改善贫血。此款奶昔能量密度适中,高钾、低钠、低胆固醇,可降胆固醇和润肠通便,是心脑血管疾病、更年期女性患者的理想奶昔类饮品。
专家简介:
孙建琴,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学科带头人,上海市老年营养健康质控中心主任。担任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老年营养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特医食品与保健食品评审专家,中国科协老年营养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临床营养主任委员,上海市食疗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亚太临床营养学会理事。擅长各种疾病的营养支持治疗、营养评估和健康管理,主持完成数十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科技成果奖4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编营养学专著和营养科普书10多本。牵头组织制定多个膳食营养相关的国家卫生行业标准、肌肉衰减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担任多本学术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