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没必要“花高价”的3个地方:“穷买”才更实用。
买车没必要“花高价”的3个地方:“穷买”才更实用。
许多人在购车时,常抱有“投入更多,体验定会更优”的想法。他们认为,选择更高配置能享受更高级的感受;增加预算选购大排量车型,动力将更为充沛;多花数万购买豪华品牌,似乎连身份都随之提升……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或许并非如此!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很多方面的额外支出并不必要,“精打细算”的购车方式反而更加实用。特别是以下三点。
车标:面子工程还是实用之选?
众多购车者往往将“品牌”视为首要考量,甚至不惜多支付数万元,只为获得一个更显“高档”的车标。毕竟,驾驶这样的车辆出行更有面子,旁人一望车标,或许会赞叹“这车挺好”。但在实际用车过程中,车标又能带来什么呢?是油耗的降低?舒适性的提升?还是动力的增强?其实都不是。
事实是,在相同价位下,一些合资豪华品牌的入门级车型,往往不及主流品牌的高配车型实用。花费十几万购买豪华品牌的入门版,可能会遇到车机系统不流畅、座椅为织物材质,甚至倒车影像还需额外选配的情况。而相同预算下,选择一款配置齐全的车型,日常使用体验会优越许多。
此外,豪华品牌的养车费用也更高,这一点不容忽视。维修配件价格高昂、保险费用居高不下,就连在4S店进行一次常规保养,费用也远超普通品牌……这些日积月累的高额开销,着实令人心疼。
关键在于,几年后出售车辆时,保值率并未比普通品牌高出多少,甚至贬值速度更快!因为在二手车市场中,受欢迎的往往是高档车型,而那些入门级车型,往往无人问津。因此,若预算有限,实在没有必要为了车标而额外付费。购车,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使用,选择一款配置更实用、使用更省心的车型,远比追求品牌更为关键。
动力:强劲动力真的必要吗?
这个话题颇为有趣。因为许多人在购车时,总认为动力越强越好:“大排量更显高档,零至百公里加速更快,驾驶起来才更有激情”。部分人甚至秉持“宁可动力过剩,也不能不够用”的观点,购车时倾向于选择更大排量或更高功率的版本。然而,在实际用车后才发现,日常通勤、红绿灯起步乃至高速巡航,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强的动力。即便是1.5T的家用车,在城市道路中行驶也已足够,真正能够全力加速的机会寥寥无几。
更为重要的是,动力越强,油耗通常也越高。尤其是纯燃油车,选择大排量版本不仅购车成本增加,后续的油费、保险费乃至维修费用都会相应提升。你以为买的是驾驶的乐趣,实则换来的是更高的用车成本。
以一位朋友为例,他去年购置了一辆大排量的车型,但仅开了一年便出售了。因为在城区行驶,油耗常常高达20,这样的情况下,有几个普通人能够承受得起呢?因此,对于家用车而言,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高动力,满足日常需求即可。毕竟,购车的初衷是为了让生活更加便捷,而非在路上“竞速”。
舒享配置:华而不实还是实用之选?
例如,为了更优质的内饰,额外付费升级真皮座椅、木纹饰板;为了更出色的外观,加装运动组件;为了方便驾驶,配备抬头显示等。这些配置看似能让车辆更显“高档”,但真的有必要花费大量资金进行升级吗?或许并非如此。
以内饰为例,许多购车者在选择时会纠结于真皮座椅、高档木纹饰板,乃至翻毛皮顶棚等,认为“内饰更精致一些,驾驶体验会更有质感”。然而实际体验如何呢?真皮座椅在夏日暴晒下会变成“炙热铁板”,冬季则感到“冰冷刺骨”,反而织物座椅在透气性和舒适度上更胜一筹。木纹、碳纤维装饰大多只是贴片,触感与塑料相差无几,长时间使用后还可能出现翘边、褪色的情况。
翻毛皮顶棚虽手感优良,但日常几乎无法触及,且容易积灰、难以清洁,实则“花钱买烦恼”。至于外观套件,许多车辆的运动组件、熏黑轮毂、空气动力学套件等,大多仅具装饰效果。不仅价格昂贵,有时甚至牺牲了舒适性。而一些“看似增强便利性”的配置,如抬头显示、电吸门、电动尾门等,在实际用车过程中,不少人使用几次后便弃之不用。因为这些华而不实的配置,并未如预期般实用。
归根结底,基础配置已足够满足需求,至多添加一个手机导航。其他配置真的有必要吗?其实作用并不大!
总体而言,购车犹如选购衣物。许多人认为价格最贵的一定穿着最舒适,但真正穿上后才发现,未必合身、未必适合自己,甚至有些细节反而降低了体验。购车同样如此,那些注重面子、华而不实的配置,实在没有必要花费巨资。毕竟,购车的目的是为了让生活更加惬意,而非让钱包承受重压。明确自身的需求,远比一味“增加预算”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