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清淮北为何从沃土变成瘠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清淮北为何从沃土变成瘠壤?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767794585_163278/?pvid=000115_3w_a

黄河与长江是华夏的枢纽,两条大河之间,还有作为中国地理重要分界线的淮河。淮河流域,人杰地灵,南京大学历史学者马俊亚在他的代表作《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中曾概括道:中国历史上的皇权,掌握在三个群体手中,北方少数民族、胡汉混合的关陇集团以及淮北精英。由淮北起家而逐鹿中原者,包括项羽、刘邦、曹操、刘裕、萧衍、朱元璋等。然而,除了帝王将相的事迹,淮北的区域研究,更能让我们探究到社会历史的诸多关键问题。

“治水”的悲剧

马俊亚对于淮北地区的定义,若以清中期行政区划看,包括江苏的淮安府、徐州府、海州直隶州,安徽的凤阳府、颍州府、泗州直隶州,山东的曹州府、兖州府、济宁直隶州和河南部分区域。以今天区域而言,大体是安徽西部、苏州中北部、山东南部,虽然这一区域隶属于多省,但于地理位置而言,均处于淮河下游地区。

在人们的印象中,“治水”是一件好事,可偏偏对于淮河的治理,直接使淮北地区由盛转衰。明、清两代,南北大运河的畅通至关重要,为了维持航道畅通,治河官吏逼迫黄河之水流向徐、邳地区,相当于人工干预,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患全部转移到淮北,于是黄河“夺淮入海”。水利专家武同举曾说:“会通既辟,运道完成。河之夺淮自此始。于是运与淮有两不并立之势。”在保障运河的大背景下,黄淮的泛滥也便成为必要的“牺牲”。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