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棋推演:从棋盘到计算机的战争模拟
兵棋推演:从棋盘到计算机的战争模拟
兵棋推演,作为导演战争的“魔术师”,通过科学方法模拟战斗进程,能让指挥官了解敌我力量对比,预测战局走向。从棋类游戏到现代计算机辅助推演,兵棋推演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它在军事决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兵棋推演是一种独特的智力博弈方式,它通过模拟战争过程来预测战局走向。从古代的棋类游戏到现代的计算机辅助推演,兵棋推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欧洲古典兵棋式样
从棋类游戏到现代兵棋推演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被认为是兵棋推演的雏形。中国象棋中的“卒”“马”“车”等棋子,分别代表步兵、轻骑兵和重骑兵,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的不同兵种。而国际象棋则更强调兵种的价值,如“皇后”“宰相”等强力棋子在开局时很少被主动放弃,这与西方中世纪战争中骑士、大剑士等强力兵种的特性相符。
进入热兵器时代,随着兵种的增加和战场随机性的增大,兵棋推演变得愈发复杂。19世纪,德国军队诞生了现代意义的兵棋推演,这不再是两人对弈,而是大型参谋团队制订复杂的作战计划,然后在地图上进行实时对抗。
高速计算机提高了兵棋推演的复杂度
计算机时代的兵棋推演
计算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兵棋推演的精确度。在计算机问世前,军人只能选择一些关键参数实施兵棋推演,作战模拟与现实差距较大。但随着计算机算力的提高,现代兵棋推演可以输入更多数据,并进行实时演算,推演结果与实战逐渐吻合,对战略战役决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如今,各国军方在兵棋推演中越来越多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模拟每个作战单位在面对不同情况时做出的反应。推演前,设置好天气、地形、训练水平等多个参数,系统再将它们与武器标准命中率相结合,算出该种情况下的命中率。推演开始后,按此命中率,推算每次双方攻击的战果,结果自然与实战相差无几。
兵棋推演的关键要素
兵棋推演的结果要能准确反映现实,情报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兵棋推演所需的情报,不只是武器参数,还有敌我军人的技战术水平,特别是指挥官的业务水平、性格特点。例如,二战中的阿拉曼战役和诺曼底登陆,都因为情报错误或误导导致了兵棋推演结果的偏差。
然而,人为干预往往比情报失误更可怕。历史上最出名的人为干预兵棋推演进而导致失败的战例,当属二战中的中途岛海战。战前,日本海军参谋进行兵棋推演时,设定条件是美军出动航母,与中途岛的岸基飞机配合,提前发现日军舰队,最终日军损失至少3艘航母和60%以上的飞机,遭受失败。但代表日军推演的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为了面子,竟动用推演总裁判的权力,强行降低日军被发现的几率、美军攻击成功率等参数,把结果“硬掰成”日军仅损失一艘航母,消灭美军舰队,占领中途岛。日本海军高层不了解个中内情,认为推演论证了计划的可行性,便下决心发动战役。结果,日军四艘航母全被击沉,舰载航空兵主力被歼,美军开始获得太平洋海战主动权。
欧盟多国进行联合兵棋推演
兵棋推演的未来
直到今天,类似为了推演结果好看而篡改兵棋参数的情况,在外军中并不少见。不久前,美军在兵棋推演中将假想敌的高速反舰导弹的命中率下调至30%,将己方舰艇反导成功率设置成100%,同时取消对手远程空射反舰导弹的发射能力,将美军射程仅120公里亚音速反舰导弹的命中率、毁伤率都提高到100%,从而取得推演的胜利。这一结果公布后,连美国媒体都看不下去,认为结果过于偏颇,脱离实际。
当然,撇开军事用途,如今许多民间公司也开发了一系列兵棋推演游戏,每个人都能设置各种作战参数,在网上进行实时的兵棋推演,过一把指挥千军万马的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