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冯唐的成事学与金线原理
《金线》:冯唐的成事学与金线原理
《金线》是冯唐所著的一本关于成事学的书籍,主要探讨了如何运用金线原理解决各种问题,实现成事、持续成事和持续多成事的目标。本书提出金线原理高于金字塔原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实质,追求以假设为驱动、以事实为基础、符合逻辑的真知灼见。通过对成事学四大公理的阐述,以及结构化思维和结构化表达的详细讲解,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方法和工具,帮助读者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成事能力。
核心观点
金线原理:解决一切问题的实质是追求以假设为驱动、以事实为基础、符合逻辑的真知灼见,它高于金字塔原理,是成事的基石。
成事学公理
第一公理:人类在任何时候都要追求资源的最佳利用和效率的最大化。
第二公理:尽管任何事都没有完美解决方案,但在某个时间范围内一定有最佳解决方案。
第三公理:诸事无我,无常是常,不要恋战,全面应用二八原则,以实现更高成果。
第四公理:解决问题的实质就是追求符合金线原理的真知灼见。
结构化思维
二十条军规:包括假设驱动、确立常规、界定问题、分而治之、去繁就简、工作计划、调查研究、集思广益、数据说话、依靠常识、善用专家、善于估算、慎用杀器、狂开脑洞、耍滑偷懒、秉持公心、实事求是、鼓励异见、提纲挈领、交流沟通。
七大错误:审题错误、我执错误、金字塔错误、人力错误、分析错误、行动错误、静止错误。
结构化表达:遵从金线原理、实质大于形式、事实胜于雄辩,同时要注意电梯测试、单数原则和见面原则。
成事学公理
人类追求资源最佳利用和效率最大化:这是成事学的第一公理,人类痛恨浪费,为了成事、持续成事和持续多成事,会不断解决问题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问题有最佳解决方案:尽管不存在完美方案,但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必有最佳选择。例如商业、个人和社会问题等,都能找到相对较好的解决办法。
全面应用二八原则:不要试图解决所有问题,应集中精力解决关键问题。结构化思维和表达的金线原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它能帮助确定重要问题并判断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金线原理是解决问题的实质:追求以假设为驱动、以事实为基础、符合逻辑的真知灼见。金字塔原理是形象化的结构化论证,而金线原理贯穿其中,是更高层次的总体原则。
结构化思维
假设驱动:接到复杂问题的第一天,即便缺乏知识储备和深入思考时间,也要逼自己拿出第一天答案,这可能是最佳答案,且方便后续工作开展。
确立常规:明确解决问题的机制和流程,了解自己的工作习惯和特点,合理安排计划。若为团队工作,需明确团队成员的工作习惯和成长诉求,制定团队常规。
界定问题: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认真审题,明确问题涉及的核心词定义、决策者、递交物、背景、利益相关方、影响、判断标准、风险、时限、限制条件、可能的惊喜、精度等。可通过层层追问、使用 SMART 原则等方法界定问题,必要时与客户 / CEO 确认,且问题界定可能需要多次调整。
分而治之:将难题分解为三到九个一级驱动因素 / 主要根源,再进一步分解,每层最少三个、最多九个要素,通常分解到三到五层。分解时可使用逻辑树,如要素逻辑树、归纳法逻辑树、演绎法逻辑树、假设逻辑树、决策逻辑树等,要遵守金字塔原理,确保不重不漏。同时,可借助数理化公式、常识等作为分解的捷径,若团队无法搭建金字塔,可请教专家、阅读文献或头脑风暴。
去繁就简:从潜在价值和改进可能性两个维度审视逻辑树的树枝,去除不必要的议题,集中精力解决重要问题。敢于和乐于砍去价值小、改进可能性小或难度大的议题,避免恋战,以达到解难的目的。
工作计划:明确工作流、责任人、协助人、递交物及递交时间等,确保团队成员清楚各自任务,形成合力。避免常见错误,如无目的忙碌、无递交物、无截止时间、挑硬骨头先啃、责任人不明确、过度规划工作计划等,项目经理应身先士卒参与具体议题分析。
调查研究:基于事实收集资料,确保信息质量,可花钱购买数据。带着问题和假设收集资料,及时总结当下解难方案,如使用福尔摩斯探案法或 “标 — 本 — 药” 工具,避免输入垃圾信息导致错误结果。
集思广益:解难团队结构应扁平,成员都要参与脑力工作。头脑风暴时,营造平等、开放氛围,激发头脑碰撞产生创意,可适当饮酒。避免确执、初执、丧执、有执、信执等错误,充分发挥集体脑力优势。
数据说话:在商业环境中,数据比文字描述更准确可靠,尽量用数据说话,避免模糊定性语言。使用数据时要客观,避免过度拷打数据导致说谎,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依靠常识:常识是多数人缺乏的东西,可通过多读书、行路、逛博物馆、接触社会、接触有常识的人等方式增加常识。常识涵盖人类主要学科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准确判断和解决问题。
善用专家:专家运用得当可提供捷径,但不能失去自我判断。判断专家好坏可看其教育背景、著述、口碑及结构化思维能力,同时自己要善于问问题,通过实践提升提问能力。
善于估算:估算能力是解难者的超级能力,如信封背面计算。可依仗基本数学原则(如 72 原则)和常识、洞见进行估算,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快速得出大致结果。
慎用杀器:复杂计算工具应慎用,解决管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对金线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人性洞察、常识丰富及创意,而非复杂计算工具。在麦肯锡工作中,多使用简单计算工具,如 Excel、Access 和 SPSS。
狂开脑洞:金线原理保证解决问题的基本水平,但要想获得更高分和创意,需突破思维定式。可通过换角度看问题、喝酒、接触大自然、逛博物馆、读书、去古怪地方、与怪人奇人交流等方式激发创意,必要时引入背景独特的队友。
耍滑偷懒:在管理中,适当偷懒和不作为有时是美德,如 CEO 放手让下属做事,解难过程中接受一定不确定性,避免过度追求完美,懂得授权和接受人力有限的现实。
秉持公心:做公司时,事大于人,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应将自我置于事之后,避免因私心毁了团队和事情,如一些精英因自我意识过强而失败,而秉持公心者更易成事。
实事求是:成事的重要基础是实事求是,不能指鹿为马。作为解难者,应坚守底线,遇到不实事求是的情况应及时离开,求真虽不一定得真,但不求真则无法成事。
鼓励异见:任何个人都有局限性,伟大的解难团队应强调表达反对意见的责任,尤其是团队中级别低、资历浅但了解一手资料的成员。表达反对意见时应坚定且不让人反感,可通过设问、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等技巧实现。
提纲挈领:关键议题解决后,要重视总结归纳和沟通,避免因忽视这一点导致解难失败。可运用金线原理和金字塔原理,从下到上总结归纳分析结果,得出充满真知灼见和具体行动的结论,用简洁语言表达,同时重视沟通文件和沟通计划。
交流沟通: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后,需与相关方深度有效沟通以获得理解和支持。解难者应定位为成事者,克服交流沟通的困难,重视沟通文件,制定并执行沟通计划,耐心与各方沟通,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结构化表达
遵从金线原理:从最后结论开始表达,沿着逻辑线提供事实论据,论证结论。根据听众习惯选择合适结构,如简单、坦诚、阳光的金字塔结构或循循善诱的非金字塔结构。
实质大于形式:重点是传达真知灼见,若能帮助客户或领导解决问题,表达形式(如 PPT、演示、嗓音、着装等)并非关键。
事实胜于雄辩:能用数字和图表说话时,尽量使用,避免使用形容词,使论据、论点和论证清晰有力。
应用场景
解决问题:从下到上设立假设、收集论据,归纳出真知灼见,构建坚实金字塔,有效解决问题。
管理手下:领导根据经验提出假设,分配任务给手下,汇总报告构建金字塔,实现高效管理。
交流成果:问题解决后,从上到下汇报中心论点和一级支持论据,根据领导兴趣和时间决定汇报深度,确保交流效果。
注意事项
日常生活交流中,要注意文化差异,避免纯用金字塔原理交流导致误解。
面对他人吐槽时,应闭嘴倾听,满足其表达需求,问题解决可留待日后。
修炼方法
反复练习:在工作和生活中抓住机会,随时运用金线原理,直至其深入骨髓,形成思维和表达习惯。
寻求导师:若有精于金线的导师,多与他们交流互动,争取一起做项目或吃饭,获得指导,加快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