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业航天:从"一极多星"到科创"第三极"
安徽商业航天:从"一极多星"到科创"第三极"
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势能正在进一步释放和加强。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商业航天"再次成为高频词,被明确列入2025年部分重点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2024年之后,商业航天第二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4年工作时指出,去年新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商业航天、北斗应用、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安庆首颗卫星“天仙配号”发射升空 图片来源:西安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长三角科创"黑马",安徽省紧跟国家战略,通过政策引导、产业链布局和城市协同发展等措施,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5月10日,《安徽省推动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提出构建"一极多星"的商业航天产业格局,旨在通过合肥作为核心极点,带动多个特色城市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2024年9月30日,安徽正式印发《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将商业航天纳入空天信息产业新增长点,推动深空能源动力、深空智能控制、深空测控通信等前沿技术的工程化,拓展发展新空间。2024年11月,安徽发布《安徽省推动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卫星应用、深空探测四个方向,提出到2027年,力争空天信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培育约300家规模以上企业。
图片来源:合肥高新发布
在产业链布局方面,安徽省通过"一极多星"的产业格局,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在省内多个城市落地生根。其中,合肥作为核心极点,建设空天信息产业园,推进卫星制造基地、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商业航天测运控产业创新研究院等项目,争创国家空天信息产业先导区。截至2025年2月,合肥高新区已聚集约140家产业链企业,形成覆盖卫星整星及核心部件研制、通导遥卫星星座运营及测运控、卫星数据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图片来源:安庆经开区发布
在城市协同发展方面,安徽省推进蚌埠空天制造产业园、芜湖长三角空间信息产业园、池州商业航天智能制造产业园、淮南卫星测控管运基地、安庆商业航天产业集群等建设。其中,安庆发展商业航天产业集群,重点布局卫星元器件、无人机整机及配件等航空航天配件制造。根据政府规划,到2027年底,计划落地不少于30个商业航天项目,产业规模超百亿元。截至2024年,安庆全市已落地商业航天项目6个,总投资额达76亿元。
池州建设商业航天智能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火箭制造、卫星测运控等领域。根据规划,到2030年,池州商业航天产业产值将突破200亿元。截至2024年底,池州已签约12个航天项目,总投资达155亿元,涵盖低轨通信卫星载荷研发、航空航天发动机特种功能构件研发等。
在商业航天模式上,安徽省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竞争路径,通过产业链动城市,并以卫星应用和配套产业链为突破口,构建"小而精"的生态闭环。同时,安徽省还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与上海、杭州共建"研发—制造—应用"协同网络,实现产业链分工、基础设施共享和资本联动。
图片来源:安徽日报
未来,安徽省商业航天产业不仅在于培育几个"隐形冠军",更在于构建"空天信息—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系统。通过产业协同,布局和构建"航天+"的跨界生态圈,将商业航天嵌入新能源汽车、光伏、人工智能等产业,实现跨界融合和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