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俄罗斯坦克采用自动装填炮弹,美国坦克使用手动装填,哪种更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俄罗斯坦克采用自动装填炮弹,美国坦克使用手动装填,哪种更好?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06A0A5RT00

美国的M1主战坦克自服役以来,经过多次升级,但始终坚持手动装填。而俄罗斯的坦克,从T64到T90,甚至是四代坦克T14,都采用了自动装填系统。作为世界军事投入第一大国,美国为何一直坚持使用手动装填?

自动装弹机最早出现在二战时期,由德国设计师设计,最初只能安装在舰炮或战机上。德国将其装载在HS129对地攻击机上,这款战机的射速有了质的提升,能轻松击毁地面目标,成为坦克的克星。

战后,苏联获得了这项自动装填技术,并进行了改进,应用于坦克。1966年,苏联推出了T64主战坦克,这款坦克备受关注,因为它具备诸多新功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自动装弹。

与手动装弹相比,自动装弹坦克的优点显而易见。坦克的重量和体积明显减小,装填弹药速度更快,装弹时间大大缩短,射速更快,临场反应时间更充裕。

此外,自动装填系统提高了战斗效率。它能够精确装弹,射击间隔时间短,可以有效避免人工失误,保证火力输出密度。尤其是装填重型弹药时,大大减轻了人力负担。

其他国家见识到自动装填的性能优势后,纷纷对其坦克进行了升级改装。唯独美国,还在使用手动装填。如果看过美国陆军的演习视频,就会发现,M1主战坦克的射速,会随着时长增加而不断降低。

这是人工装弹常见的问题,作战时间一拉长,装填手的体能跟不上,装填速度就会慢下来,无法保证持久战斗力,坦克的持续火力输出会大打折扣。

另外,自动装填系统可以降低各种意外风险。它减少了人与弹药的接触频率,可以提升坦克的整体安全性能。而且,自动装填系统功能强大,可以快速识别弹药种类,根据战场需要更换弹药,效率远超人工。

以俄罗斯的T80和美国的M1进行比较,一般情况下,M1A1的射速为每分钟3到8发,这个跨度如此之大,主要是因为人工因素的不可控性,比如装填手的体能和熟练度。而T80的射速为每分钟10到12发。被俄罗斯取消的T-80UM2,其自动装弹机的射速甚至能达到每分钟15发。

实际上,美国很早就开始研究自动装填技术。早在1942年,美国就有了自动装填技术,比苏联早了20年。不过,后来美国放弃了这个方向的研究。这就要从当年的T22方案说起。

二战期间,美国提出要研究新型坦克,以取代服役的M4中型坦克。后来,装备局提交了一个T22E1方案。这款中型坦克就配备了自动填装系统。据说,这个设计灵感来自海军,当时海军设计了舰炮自动填装系统。陆军就想着把舰炮自动填装系统进行改装,装到坦克上,就有了T22E1方案。

不过,美国发现,这个设计存在很多短板。自动填装系统太复杂,更致命的是,试验时经常无法装弹,这在战场上可能会致命!鉴于技术不成熟,这个方案就被搁置了。

后来,美国先后两次重启自动装填方案,但都没有达到预期,最后都不了了之。第二次是T69重型坦克方案,载弹量极限值只有8发,美国很不满意。第三次是MBT70方案,是与德国联合设计的,不过,也存在载弹量少、占据空间大的问题,再加上两国设计理念不合,这款坦克最后也没有量产。此后,美国就一直坚持手动装弹。

那么,美国到底在意什么?自动装弹的坦克容易殉爆。在美国看来,自动装弹机形状另类,占据空间大,对弹药布置要求苛刻,炮塔篮存储的炮弹,最多只有20发,备用弹药都放在车体里,这种布局风险不小,一旦车体或者炮塔周围的装甲被击穿,很可能发生坦克殉爆。

苏联制造的坦克经常殉爆,就是因为炮塔底部存储大量弹药。有人调侃,说苏联制造的坦克,车组人员都是坐在火药桶上作战的。

相比之下,手动装弹坦克能提供更好的装甲保护。弹药库与乘员舱隔离,殉爆风险可大大降低。就算弹药爆炸,仍可以保护乘员。就拿M1艾布拉姆斯坦克来说,它的设计就充分考虑到乘员安全防护。乘员舱与弹药库之间有一道坚固的防爆门,只在装弹手取炮弹时,打开几秒,可以抵住弹药殉爆造成的伤害。

另外,坦克顶部还有防爆板,一旦弹药库被击穿引燃,防爆板会打开,释放内部压力,防止殉爆。最典型的案例是,美国援乌的M1坦克,没有一辆被击毁时发生殉爆,确保乘员安全逃离。

随着技术的改进,目前几乎所有手动装弹坦克都有这个保护功能。而自动装弹坦克,弹药库就在乘员座位下方,从任何方向被击穿,都可能发生殉爆。

所以,争论就产生了,有人说,美国设计的M1,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也有人吐槽,这设计是以装备为本,人可以死,但装备不能坏。你觉得呢?

美国两度重启自动装填计划,都是在冷战背景下。

第三个问题:美国两度重启计划都失败了,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就没啥进展吗?

并不是。美国重启失败,但这两次研究,尤其是后一次尝试,给西方国家积累了宝贵经验。

冷战时期,法国搞出来一款自动装弹坦克,AMX-13轻型坦克,车组人员只有3人,载重是13吨,时速达到60公里,小巧轻便,很难被发现和击中。正是看到这款坦克,美国才重启了研究计划,有了T69重型坦克计划。

到了1960年代,美苏争霸争得厉害,这时苏联亮出T64,声称有很多功能,像复合装甲、紧凑式发动机、变速箱、自动填装,而且乘员只有3人,重量只有38吨。

美国受到刺激,他拉着德国,一起搞了MBT70。这款坦克,除了自动装弹机差点意思,其他性能都处于领先水平。像采用先进的液压气动悬挂系统,坦克重量45吨,可以做到快速越野机动。美版的采用大功率发动机,时速可达70公里,绝对秒杀苏联当时刚量产的T62。

虽然美德这次合作最后破产了,但获得了宝贵的研究数据。一方面,为研制更先进的手动装弹坦克,像M1、豹2,奠定基础。另一方面,MBT70的自动装弹机,也给很多国家的坦克研发带去了灵感。

像法国研制的勒克莱尔,采用尾舱式自动装弹系统,可备弹22发,开启最大射速,2分钟打空尾舱内的22发炮弹,距离2000米,就可以击穿640毫米军制装甲。还有韩国研制的K2坦克,也采用类似的自动装弹系统。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后面出来的自动装弹坦克,或多或少,身上都有MBT70的影子。

咱们看美国的M1A1,堪称全球巨星陆军战车,优点很多,像复合装甲,高功率发动机,时速达到72公里。不过,他最亮眼的地方,还是拥有满身肌肉、麒麟臂的填装手。

按美国的性格,军事研发从不差钱,F-22战机,造价3亿多美元,说造就造,尼米兹号航母,一天要花千万美元,也是说掏就掏。如果自动装填是未来坦克的发展趋势,他怎么也得搞个华丽升级吧?你说呢?

美国对自动装弹坦克有顾虑,后续一直没有继续推进相关研究,他的M1咋升级,都停留在手动装弹,可见他当年推翻自动装弹有多彻底。不过,现在他有没有在研究,就不好说了。

第四个问题:自动装弹坦克有殉爆问题,其他西方国家就没有这个顾虑吗?

实际上,殉爆的问题并非无解,法国的勒克莱尔就解决了。看他的设计,弹药放在炮塔侧面的隔间里,顶部有防爆板,下方或者中间有冲压结构。他的自动装弹机占了弹药舱的空间,备用弹药往哪放呢?放在作战舱底部的分区存储中。

他设计很妙,可以将炮塔后部的舱室,变成灵活的模块化组件,这样一来,就可以快速更换自动装弹机,并装载备用弹药。看着跟美国的M270多管火箭炮有点类似。

另外,他分隔炮塔的防爆门,只能容纳一轮弹药经过,不像M1A1那么大,这个设计既节省材料,同时又能为乘员提供安全保护。由此,殉爆问题,就这样被巧妙地化解了。

所以,美国迟迟没有搞自动装弹坦克,应该不在于殉爆问题,而是另有考量。也许,就像老铁说的,冷战结束后,美国所面对的地面威胁大大减弱,他认为对M1进行简单改进,足以应对现今在役的其他坦克。而他下一代坦克的设计,很大可能就是,装有自动装弹机的。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