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夜班工作增加糖尿病和肥胖风险的分子机制
科学家揭示夜班工作增加糖尿病和肥胖风险的分子机制
夜班工作与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疾病风险增加之间的关联,一直是医学和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近日,一项发表在《蛋白质组研究》(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杂志上的最新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
来自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仅仅几天的夜班工作就会打乱与血糖调节、能量代谢和炎症相关的蛋白质节律,这些变化可能对机体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研究者Hans Van Dongen指出,人体大脑中存在一些与主要生物钟相关的生理过程,这些过程会帮助我们区分昼夜。然而,当这些内部节律出现失调时,就会给身体带来持续性的压力,进而影响健康。
科学家揭示夜班工作增加机体患糖尿病和肥胖症背后的分子机制
图片来源: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2024). DOI:10.1021/acs.jproteome.3c00418
为了探究这一现象,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受控实验室实验。志愿者被安排在模拟的夜班或白班环境中工作三天。在最后一次换班后,参与者需要在恒定条件下保持24小时清醒,以消除外部因素对生物钟的影响。研究人员随后在24小时内定期采集血样,分析血液免疫系统细胞中的蛋白质。
研究发现,虽然一些与主要生物钟密切相关的蛋白质能够保持稳定的24小时节律,但大多数蛋白质的节律在夜班参与者中发生了显著改变。特别是参与葡萄糖调节的蛋白质,其昼夜节律几乎被完全逆转。此外,夜班参与者体内胰岛素产生和敏感性的过程也出现了不同步的现象。
Jason McDermott博士表示,这是首次在分子层面上揭示作息错乱对人体分子模式的影响。未来,研究团队计划将研究范围扩展到真实世界的夜班工作者,以探讨长期夜班工作是否会导致这些蛋白变化固化为不可逆的健康损伤。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夜班工作与慢性疾病风险增加之间的分子机制,还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者认为,由于这些节律变化在短时间内就能被观察到,因此早期干预预防糖尿病和肥胖症是可行的,这也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