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稀有气体:从"惰性"到"活跃"的化学之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稀有气体:从"惰性"到"活跃"的化学之旅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hxzxs.cn/view-12154-1.html

稀有气体,也被称为惰性气体或零族元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最右边的一族元素。它们在自然界中含量稀少,化学性质极其稳定,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不能形成化合物的元素。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这些"惰性"气体其实并不那么"懒惰",它们不仅能够形成化合物,还在许多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

稀有气体的基本性质

稀有气体都可以通过液态空气的分馏获得,属于单原子气体。在固态时,它们都属于分子晶体。以下是几种常见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

稀有气体
空气中的含量
氦 (He)
20万分之一
氖 (Ne)
55000分之一
氩 (Ar)
0.9%
氪 (Kr)
67万分之一
氙 (Xe)
一亿分之零点六
氡 (Rn)
由镭进行放射性衰变产生

霓虹灯与稀有气体

我们看到的霓虹灯之所以能发出五光十色的光芒,秘密就在于灯管中填充的不同稀有气体。每种气体在放电管中都会发出特定颜色的光:

稀有气体
光谱颜色(放电管中)
氦 (He)
黄色
氖 (Ne)
红色
氩 (Ar)
蓝色
氪 (Kr)
淡蓝色
氙 (Xe)
蓝绿色
氡 (Rn)
无特定颜色

霓虹灯发光的原理是:灯管里充入了氖、氩、氦、水银蒸气等气体的混合物。当电流通过灯管两端的金属片时,电子以高速从负极飞向正极,途中与稀有气体的原子碰撞,使气体原子的电子跃迁到能量较高的电子层。当电子返回稳定状态时,会以光能的形式释放能量,从而产生光芒。只要持续通电,这个过程就会不断循环。

稀有气体的发现历程

稀有气体的发现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785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中发现,即使从空气中除去氧气和氮气后,仍会有少量残余气体存在。这一现象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直到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雷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发现,从空气分离出来的氮气与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密度存在微小差异。经过多次实验和分析,他与化学家拉姆赛最终确认这种差异是由一种未被发现的气体造成的,这种气体被命名为氩(拉丁文原意为"懒惰")。

随后几年里,拉姆赛等人又陆续发现了氦、氖、氪和氙等稀有气体。这些气体的名称都反映了它们的发现过程或特性,如氖(新)、氪(隐藏)、氙(奇异)。

稀有气体的化合物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稀有气体由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层结构的稳定性,不可能形成化合物。然而,这一观念在1962年被打破。当年6月,英国化学家巴特利特成功合成了氙的六氟合铂酸盐(Xe(PtF6)),这一发现震惊了科学界,打破了"稀有气体不能形成化合物"的传统认知。

此后,科学家们陆续合成了多种稀有气体化合物。例如,氙与氟的混合气体在日光照射下即可生成二氟化氙。在一定条件下,氙还可以与氟气反应生成XeF2、XeF4和XeF6等稳定的氟化物。

这些发现表明,稀有气体并非完全"惰性",它们在特定条件下也能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将它们称为"稀有气体"可能更为准确。

本文原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