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绿色建筑议会:建议建立碳交易平台推动建筑节能改造
香港绿色建筑议会:建议建立碳交易平台推动建筑节能改造
香港绿色建筑议会主席张天祥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香港应建立节能改造的碳信用交易平台,以推动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这一建议为香港实现2050年前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香港绿色建筑议会致力于推动和提升香港在可持续建筑方面的发展水平。
香港地少人多,建筑物唯有向高空发展,造就"石屎森林"景观。香港致力争取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节能绿建"是四大减碳策略之一。香港绿色建筑议会主席张天祥向《大公报》表示,本港现时约有5万幢既有建筑,政府可带头对超过8000座政府建筑及公共房屋实施"节能改造",并考虑建立节能改造的碳信用交易平台,为项目增加资金来源。
特区政府于2021年10月发布《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定下"淨零发电"、"节能绿建"、"绿色运输"和"全民减废"四大减碳策略,并提出中期减碳目标,冀于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从2005年的水平减少50%。
建议加强能源信息披露
香港坐拥数量庞大的石屎建筑群,香港绿色建筑议会(简称HKGBC)相信能以此作为切入点,推动香港逐步过渡至碳中和。张天祥接受访问时指出,政府可优先考虑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并由政府主导制定必要的框架,以统领不同持份者,促进现有大约5万幢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借此提高能源效益及节省能源成本,并可促进创新及技术发展。
香港绿色建筑议会建议,将能源审核中识别出来的能源管理机会(Energy Management Opportunities,简称EMO)纳入立法范畴,并在能源审核报告中强制披露更多能源相关信息,以提高市场透明度,鼓励参与建筑物节能改造。张天祥说,这些措施不仅能激励建筑业主改善能源表现,利便绿色融资,还能为制定新政策提供数据支持,从而有效减少碳排放。
能源审核指有系统地审查建筑物的能耗设备或系统,以便找出能源管理机会,为建筑物的拥有人提供有用的资料,以决定及实施节能措施,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目标。
制定碳市场标准与准则
改造涉及的成本支出是一大障碍,因此,绿色融资将成为支持改造的关键。为了打破节能改造的资金障碍,张天祥建议政府资助设立一个节能改造的碳信用交易平台,并制定标准或准则,将节能改造所节省的能源转化为碳信用,相信有助于为节能改造项目增加资金来源。
除了政府建筑物,香港现有约4.2万座私人楼宇,许多建筑物都需要推行节能改造,以减少用电量。而对现有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面临拥有权分散(multi-ownership)、资金缺乏、技术限制等挑战。
能源绩效合约降投入成本
张天祥表示,为帮助业主实施能源改善工程,两家电力公司正在提供财务补贴。市面上亦有能源绩效合约(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可以帮助业主开始改进工作,而无需先投入金钱。此外,在现有建筑添加太阳能板往往也采用类似的方法,业主无需支付初始成本,工程费用是由未来产生的收入偿还。
香港绿色建筑议会创立于2009年,是一家非牟利会员制组织,致力推动和提升香港在可持续建筑方面的发展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