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架构图绘制指南:从入门到精通
产品架构图绘制指南:从入门到精通
产品架构图是产品经理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从宏观角度理解和展示产品结构。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品架构图的重要性和绘制方法,提供实用的技巧和示例。
产品架构图示例
使用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产品系统内部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和结构,这就是产品架构图。
特点与作用
产品架构图的特点包括:
- 内容模块化:关注模块化,不涉及细节内容。每一个模块的内容,拿出来都是一个较复杂的产品。
- 分层分块:在展现形式上进行明显的分层、分块。
- 逻辑关系清晰:内容模块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逻辑会跟着视觉流进行移动,有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箭头引导等方式。
产品架构图的作用:
- 信息传达工具:能让人全面了解一个系统。
- 沟通工具:给领导看,给团队成员看,都会很有用。
- 设计工具:在很多B端产品的官网上,都会通过架构图对自家产品进行介绍,便于客户快速了解产品全貌。
对于产品设计,尤其是系统级产品时,架构图的作用:
- 提供上帝视角:让你有一种上帝视角,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模块去思考问题,视野直接打开。
- 明确职责边界:划分出的模块能清晰明了展示出关系,明确对应的职责和边界。
- 整体流程把握:能知道整个产品的整体流转流程,能从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产品。
架构是一种抽象化、层次化、模块化的思维方式,架构图是思考结果的展示。根据展示内容的不同,架构图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 功能架构图:展示功能
- 技术架构图:展示技术架构
- 产品蓝图/产品矩阵图:展示整个产品全盘内容
如何画架构图
明确目标
无论画什么图,写什么文档,首先需要明确目标:
- 想要表达什么?
- 想要重点表达什么?
- 想要大家了解到什么?
同时需要考虑受众:
- 给大领导看
- 给甲方看
- 给技术看……
目标不同,架构图的内容也会有不同:
- 展示整体业务流程:需要展示出全流程以及涉及到的主要节点
- 展示服务能力:需要重点展现出服务特色,服务集成方式与数据流
- 展示跨系统关系:重点突出职责划分、数据流转、对接方式等
画图工具
画图的工具不要纠结,可以使用常用的画图工具,只要能画矩形,能写文字就行。常用的工具有PPT、Visio、draw.io等。
分层
分层,也就是先确定一级分类。各个层次的关系是「自上而下的流程关系」,即:先有分层1,才有分层2……,最下边的表示为最底层。
对于产品架构,有个很常规的划分:基础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展现层。
- 基础层:包括了服务器、网络、存储等硬件资源,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并不需要特别关注技术层面的事情,当架构图上想表达的内容与技术没有强相关时,完全可以不写技术层。
- 数据层:展示数据收集、存储、处理等内容。包括用户数据、交易数据、内容数据等,以及数据的来源、存储结构和数据流向。
- 服务层:展示产品提供的核心服务和功能。这可能包括用户认证服务、数据处理服务、通知服务等。服务层是产品架构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因为它定义了产品能够提供哪些服务以及如何提供。
- 应用层:展示产品如何将服务层的功能转化为用户可以直接使用的应用。这可能包括不同的功能模块,也可以是不同的系统。
- 展现层:如App、微信小程序、PC桌面端、Web端。
分块
把每层中的内容,进行模块划分。由于每层内容中,会有很多信息,可以通过「块」的形式进行合并与分开。相同内容合并,不同内容分开。如果分层和分块确定后,这个架构图也快画好了。
优化样式
- 调整颜色
- 颜色尽量不要超过3种
- 颜色不要用太刺眼的
- 调整对齐
- 将长宽大小统一下、对齐下
- 突出重点
- 重点内容则填充颜色,不重要的内容则置灰
沟通与迭代
画好初稿后,需要和领导或团队成员沟通,根据反馈进行优化。例如:
- 公共服务具体的使用场景在哪里?
- 服务对接只有接口方式吗?有没有其他的方式?
- 各个产品线哪些必须接这些服务?有没有接入的优先级?
架构图的逻辑表达
架构图本身就是用来表达逻辑的,当内容太多时,逻辑关系的表达更显得非常重要了。在之前的《快速画好工作型PPT的秘籍》里提到了 8 种逻辑关系:
这些关系在架构图中也是同样适用的,架构图中最常见的关系是:并列、总分、递进。
- 并列关系:使用位置排列来突出关系,如2个并列的块排列在一起,或这是使用符号形状,如加号。
- 总分:位置排列
- 递进:可以用位置表达,更好的是通过「箭头」来突出递进关系。
我们看个例子——知识图谱构建:
下图是知识图谱生成的逻辑图,我们调整下,使用架构图的方式表达。
为了快速演示,我让 AI 基于上边的流程补充了整个架构图:
- 数据接入层
- 集成内部和外部数据源
- 通过爬虫和数据接口实现数据抽取
- 数据预处理与清洗层
- 执行数据清洗、格式化和标准化
- 进行分词、词性标注、实体识别等文本处理
- 知识提取层
- 从文本中识别实体和关系
- 存储提取结果到数据库
- 知识存储与组织层
- 使用图数据库存储知识图谱结构
- 利用本体库组织知识模式
- 知识推理与补全层
- 应用推理算法发现新知识
- 使用补全技术填补知识空缺
- 知识管理与治理层
- 包括知识更新、验证和维护
- 实施数据质量和安全政策
- 知识服务与应用层
- 提供API接口和可视化工具
- 支持问答系统、智能搜索、推荐系统等应用
- 用户交互层
- 提供用户界面和外部系统API接入点
- 技术与平台支撑层
- 集成大数据、机器学习、云计算等技术
- 为整个知识图谱架构提供技术支撑
- 合规性与监控层
- 确保架构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 监控系统性能和知识图谱应用效果
首先进行分层:
这个时候会发现分层太多,可以合并相关分层。如信息抽取、知识表示,都是用来形成知识图谱,我们可以合并成一个「图谱生成」。对于「数据存储层」,对于我们表达整个流程中,它并没有那么重要,但却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弱化。先有实体/关系/属性抽取,然后才有知识映射/融合,所以抽取在知识映射/融合的下边。在进行实体/关系/属性抽取时,与知识映射/融合时,推理/补全算法都会使用到,也就是算法是跨了「抽取+知识映射/融合」这2个小层。所以推理/补全算法,得竖着放,用于表示「抽取+知识映射/融合」这2个小层都会用到算法。接着调整下样式,使用「箭头」突出逻辑关系。这样初版算是画出来了,接着还需要补充「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这2点贯穿整个产品线,时时刻刻都要注意质量与安全,所以补充上。接着就是看想突出那些内容,就可以通过调整填充色、字体大小来调整层级。
架构图的其他表达方式
架构图是表达架构的一张方式,但是并不仅仅只有这一种方式。在我们上边的例子中,架构图都是一层一层的表达方式,但是并不是固定的,只要能表达出逻辑关系就行。如下图,则是使用「左右布局」的方式,将整个架构表达出来。
架构图也有其他“更好看”的样式,比如下方的轴侧 2.5D 风格。这种图,不建议画。如果就想画,可以在figma的社区资源里找到类似的风格组件,可以直接在figma中复用。还有下图中的炫酷方式,在PPT中会出现:
来自网络
来自小红书
不过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就算能画出来也不建议画那么炫酷。画图重点要能突出架构内容,能让看的人快速理解就好。炫酷的图,易读性并不高。
总结
架构图是集合了涉及到的模块,并恰当的使用逻辑关系,将涉及到的内容都通过一张图进行展示。当你在一个大项目时,你可以将整个产品架构给画出来,能获得一个很全面的思考。架构图在汇报的时候,也是个很好的利器。领导通过图中的模块知道你要做什么,也能看出来你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