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疆岩画调查与编年研究》:一本书带你看遍新疆岩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疆岩画调查与编年研究》:一本书带你看遍新疆岩画

引用
豆瓣
1.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188494/

新疆岩画是人类记录生活的一种“特殊文字”,它描绘古人的生活环境、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记录不同人群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状态、社会关系和宗教信仰,以及为适应自然环境变化而发生的行为方式提升,是研究早期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依据。

作者介绍

吕恩国,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吐鲁番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洋海墓地发掘领队,多年来一直从事新疆及中亚史前时期的考古调查和研究工作,在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研究方面多有著述和研究成果。曾多次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德国、俄罗斯、美国、蒙古国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

新疆岩画

岩画是人类记录生活的一种“特殊文字”,或者说在文字尚未诞生的时候,岩画就是最直观、最有传播价值的文字,即使在文字出现后,也与文字并存。它描绘古人的生活环境、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记录不同人群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状态、社会关系和宗教信仰,以及为适应自然环境变化而发生的行为方式提升,是研究早期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依据。

新疆岩画数量多,目前已发现了近500个地点;分布广,在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都有发现,分布的山地河谷面积达20万平方千米;内容丰富,有生活、生产、欢娱、祭祀的场面;延续时间长,从石器时代一直到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时期。尽管已有如此多的发现,仍然可以肯定,还有许多岩画至今未能被人们认识和了解。

新疆的主要自然环境有荒漠、绿洲和河谷,绝大部分的岩画都分布于河谷地区。

本书将新疆岩画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阿尔泰山岩画”、“塔尔巴哈台山至巴尔鲁克山岩画”、“天山山脉的古代岩画”和“昆仑山岩画”,其中阿尔泰山岩画数量最多。

一、阿尔泰山岩画

在阿尔泰山脉独特的地理环境中,自古以来就零散分布着众多的冬夏牧场,这些牧场从阿勒泰地区到塔城地区,再到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县,哈密市的巴里坤县、伊吾县,虽然都是不连续分布,但都是新疆重要的岩画分布区域。这些地域分布的岩画,既有特性相近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阿勒泰地区发现岩画126处,这些岩画散布在阿尔泰山的山坡上构成了独具魅力的岩画长廊。加上塔城地区43处岩画,我国境内阿尔泰山区发现的岩画总数有169处。其中,阿勒泰地区有10处古人在岩棚中主要以红色颜料创作的彩绘岩画,彩绘图突质朴、写实,偶见一些抽象图案,多见手掌纹和简单线条组成的抽象人物画,也有大量的动物画,还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滑雪画面——墩德布拉克岩画。

一些学者认为阿勒泰地区洞穴彩绘岩画最早的年代是距今1万多年以前,其余的岩画多在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之间,更晚一些的可能属于隋唐时期。

墩德布拉克岩画

二、塔尔巴哈台山至巴尔鲁克山岩画

巴尔鲁克山,作为准葛尔盆地西部山地的一个独立山体,位于裕民县中南部,地处亚欧大草原的中心,正西方是阿拉湖、巴尔喀什湖,正北方有斋桑泊。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远古以来巴尔鲁克山就是亚欧草原民族迁徙的中转站和牧区的大草场。巴尔鲁克山,意为“富饶之山”。

裕民县巴尔鲁克山的岩画、石堆墓、土墩墓和草原遗迹,留下了巴尔鲁克山的远古文明。丘尔丘特岩画、黑山头岩画、红石泉岩画,都有鲜明的特色。

三、天山山脉的古代岩画

天山山脉的岩画主要分布在其间草场附近,并且向北与准喝尔西部山地的岩画群连在了一起,向南延伸至昆仑山脉附近。只是天山南部的岩画远远少于北部,风格特征也与山北的岩画有着较明显的差异,与昆仑山脉的岩画风格更趋于一致。这是由于天山山脉宽度大、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差别大而造成的。

从目前的发现看,天山地区的古代岩画均为岩刻画,也可以看到在岩刻画上施加颜料的做法。刻画岩画的岩石多属花岗岩,这类岩石在新疆特殊的日晒和风蚀环境下,表面会形成一层黑壳,被称为沙漠漆或戈壁漆。刻画岩画时,凿开了这层黑壳,显现出岩石原有的较浅的颜色,与黑壳形成反差对比的形象,就是我们常见的刻在黑石头上的岩画。

四、昆仑山岩画

昆仑山系在塔里木沙漠南缘,这里的岩画相较于北疆来说很少,而且在昆仑山区、喀喇昆仑山区和阿尔金山都没有发现岩画。

这一地区全部是露天岩壁岩画,、基本上都与地面呈垂直角度,岩画一般分布在山谷两侧,不见岩棚画。狩猎岩画是十分常见的题材,人物画面少见, 动物造型和风格与阿尔泰山和天山也有所不同,动物的品类也有较大差别。昆仑山在地理上与藏北高原的阿里地区相连,岩画遗存也与其相近。

本书特色

在岩画综述部分,作者先对每一个岩画区自然环境、历史、前人研究成果给出概括性的介绍,并加上自己对于此区域岩画的理解。对于每一个岩画点,作者列出岩画的名称和地点,然后简要介绍岩画所处环境(朝向、岩石构造等)、岩画的制作手法、岩画内容、岩画大小和岩画保存状况等等。

每一个岩画点是都附有一张到多张的彩色照片,这对于读者来说非常重要,这样读者可以直观地看到岩画的内容。略有遗憾的是,照片内没有比例尺,理解岩画的大小的就有一点困难。

在本书的后半部的“内容分析”部分,作者既从整体出发,分析了新疆岩画的共同的特点,又对于手印、车辆、生殖崇拜、狩猎岩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地阐述,很有学术价值。

“发掘出土史前时期与岩画相似的图形”是本书的一个特色。作者是洋海墓地的主要发掘者,他将洋海墓地的史前图案和岩画对比研究,很具有新意。还将国内外其他遗址出土文物上的图案进行了比较,帮助我们更广泛和深入地了解考古学文化。

虽然岩画的断代一直是阻碍岩画研究的最大困难之一,本书并没有回避这个难题。本书的末尾讨论了几种岩画断代的方法,并且给出了作者对于部分新疆岩画的分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阅读建议

总的来说,本书既适合普通读者阅读,也适合专业读者阅读。对于只想要欣赏岩画的读者来说,本书大量的彩色照片可以让人一饱眼福(虽然图幅都不大),也可以通过这些介绍去了解岩画,甚至是去实地探索岩画。不过,在前往岩画点之前,最好先了解岩画的保护情况,例如是否允许普通游客进入,或者是在围栏外观赏是否方便。观赏岩画的适合不能破坏岩画和它周围的环境。对于专业的读者来说,本书对于研究新疆岩画有很高的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