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团队开发新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为甲状腺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西安交大团队开发新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为甲状腺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其中甲状腺未分化癌(ATC)因其极高的侵袭性和较差的预后而备受关注。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Biomaterials》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为甲状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甲状腺癌治疗面临多重挑战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发病率迅速上升。其中,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在疾病初期就表现出广泛的局部浸润和远端转移,使得早期发现和诊断变得尤为困难。据报道,ATC占美国甲状腺癌相关死亡人数的40-50%。
目前,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辅以放射性碘(RAI)治疗和化疗,但现有疗法对ATC患者的影响有限,尤其是那些伴有邻近组织浸润和转移的患者。ATC患者的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仅为5个月,1年生存率仅为20%,疾病复发率约为30%。因此,迫切需要为ATC患者开发改善预后和延长无症状生存期的新疗法。
创新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应运而生
针对这一临床需求,西安交通大学周琦、张明真、Zhang Yujie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CLP@HP-A。该系统以中空聚多巴胺纳米颗粒(HP)为载体,负载声敏剂二氢卟吩e6(Ce6)、化疗药物乐伐替尼(Len)以及铂纳米颗粒(Pt),并通过柑橘果胶二醛(CPDA)进行表面修饰,使其能够特异性地靶向肿瘤细胞表面过表达的半乳糖凝集素-3(Gal-3)受体。
图1 空心聚多巴胺负载Pt的纳米酶用于甲状腺癌声动力治疗/化疗示意图(摘自Biomaterials)
多重机制协同增效
CLP@HP-A系统通过多种机制协同作用,实现对甲状腺癌的高效治疗:
- 靶向递送:通过CPDA与Gal-3的特异性结合,实现药物的精准递送。
- 声动力治疗:在超声照射下,Ce6产生大量ROS,引发肿瘤细胞凋亡。
- 化疗:Len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 肿瘤微环境调节:Pt纳米颗粒通过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产生O2,缓解肿瘤缺氧;同时通过类SOD活性催化O2•−转化为H2O2,进一步产生·OH,增加细胞内ROS水平。
图2 P@HP-A的表征图(摘自Biomaterials)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该研究不仅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通过整合声动力治疗、化疗和靶向药物递送系统,CLP@HP-A系统有望克服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发表在材料科学领域的顶级期刊《Biomaterials》上,展现了中国科研团队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