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视阈下养老资源错配与优化路径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人口老龄化视阈下养老资源错配与优化路径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迈向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面对的新格局与社会新常态。成渝地区作为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之一,养老服务资源空间结构性错配问题严峻。基于2010—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单元的数据,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社会养老资源水平进行评估,并基于空间自相关、地理集中度、SMI指数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1)研究区域内整体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后期且经济圈发展轴线上老龄人口密度更高;(2)养老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显著且存在空间负相关性;(3)老龄人口集中度与养老资源集中度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与差异,二者互为因果;(4)老龄人口与养老资源存在正负两种错位模式,错位程度等级不同,且2010—2020年间绝大多数城市的错位指数较为稳定,渐趋均衡者占少数;(5)空间结构性错配问题普遍且长期存在,归根结底在于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代表的典型区域养老资源供需失衡。因此,要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融入老龄工作各个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供需匹配空间格局,构建“物质基础+价值实现”双轮驱动的养老资源供需匹配新模式,实现新时代人口老龄化工作思想观念转型、工作重点转型,推动完善和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迈向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面对的新格局与社会新常态。成渝地区作为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之一,养老服务资源空间结构性错配问题严峻。基于2010—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单元的数据,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社会养老资源水平进行评估,并基于空间自相关、地理集中度、SMI指数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1)研究区域内整体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后期且经济圈发展轴线上老龄人口密度更高;(2)养老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显著且存在空间负相关性;(3)老龄人口集中度与养老资源集中度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与差异,二者互为因果;(4)老龄人口与养老资源存在正负两种错位模式,错位程度等级不同,且2010—2020年间绝大多数城市的错位指数较为稳定,渐趋均衡者占少数;(5)空间结构性错配问题普遍且长期存在,归根结底在于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代表的典型区域养老资源供需失衡。因此,要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融入老龄工作各个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供需匹配空间格局,构建“物质基础+价值实现”双轮驱动的养老资源供需匹配新模式,实现新时代人口老龄化工作思想观念转型、工作重点转型,推动完善和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的养老资源水平进行评估。同时,运用空间自相关、地理集中度、SMI指数等方法,对2010—2021年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研究发现
老龄化程度:研究区域内整体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后期,经济圈发展轴线上老龄人口密度更高。
养老资源分配:养老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显著,存在空间负相关性。
人口与资源关联:老龄人口集中度与养老资源集中度存在关联与差异,二者互为因果。
错位模式:老龄人口与养老资源存在正负两种错位模式,错位程度等级不同,且2010—2020年间绝大多数城市的错位指数较为稳定,渐趋均衡者占少数。
结构性问题:空间结构性错配问题普遍且长期存在,归根结底在于养老资源供需失衡。
政策建议
观念转型: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融入老龄工作各个环节。
供需匹配: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供需匹配空间格局。
双轮驱动:构建“物质基础+价值实现”双轮驱动的养老资源供需匹配新模式。
工作转型:实现新时代人口老龄化工作思想观念转型、工作重点转型。
国家战略:推动完善和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