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器人终于有国际标准了!万亿银发经济爆发在即
养老机器人终于有国际标准了!万亿银发经济爆发在即
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了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这一标准的出台,不仅为养老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和测试提供了基准,也预示着全球银发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机器人正快速走向生活场景,而养老这一现实需求被深入挖掘。为促进养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国际电工委员会出炉了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
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了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该项标准依据老年人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基准。
在可靠性、无障碍、能耗和噪声等通用性能要求外,该项标准还提出了具体的功能性要求:养老机器人提供的健康状况和紧急情况监测服务,与家人及医护人员的通信支持,多样化的家务、娱乐、家居管理、照护等活动支持,外出和助行等移动性支持,信息和数据管理性能等。
近日,新华社、人民网以及央视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均推送这一标准消息,一时间引发网络热议。从人民网发起的微博投票讨论来看,投票结果显示 72% 的网友表明愿意老了以后用机器人养老。
养老机器人如此受欢迎,也将预示着从现实需求到落地应用已经不远。
人形机器人如火如荼
近两年,全球机器人行业正加速变革,一轮轮融资接踵而至,企业纷纷落地实际应用,提高量产能力。
国外知名人形机器人厂商弹药充沛,例如:
- 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机器人目前在自家工厂落地应用,马斯克称预计 2025 年目标生产 1 万台;
- Apptronik 2 月刚刚完成 3.5 亿美元 A 轮融资,Google 为其提供资金和研发支持;
- Figure 也传出正进行 15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估值有望达到 400 亿美元,当前其 Figure 02 人形机器人已进驻宝马工厂、物流厂进入实际生产环节。
国内机器人行业也迅猛发展,例如:
- 宇树科技去年 9 月完成数亿元 C 轮融资,自家机器人 H1 登上春晚舞台跳舞,而最新的机器人 G1 升级算法后可学习各类动作,加速家用场景落地;
- 智元机器人去年一年内 5 轮融资,今年 1 月 6 日其量产的第 1,000 台通用人形机器人正式下线;
- 傅利叶今年 1 月宣布 E 轮融资金额合计达到近 8 亿元;
- 灵宝 CASBOT 于今年 2 月中旬完成超亿元的天使轮融资;
- 星海图今年 2 月 下旬完成 A 轮融资,总融资额近 3 亿元;
- 速腾聚创昨日更是发布配售公告,募资约 10 亿。
还需得注意的是,全球主流车企或出于技术外溢、产业链迁移便利以及资本布局等考虑,近几年也纷纷押注人形机器人。
据《财经》杂志不完全统计,二十余家车企纷纷入局人形机器人,形式包括自研、投资或与机器人厂商合作,例如:
- 小鹏汽车自研人形机器人 Iron,拥有 15 自由度、支持触觉反馈的灵巧手;
- 比亚迪、上汽、北汽等投资智元机器人;
- 长安汽车宣布 2027 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
- 理想 CEO 李想表示 100% 做人形机器人;
- 现代汽车收购波士顿动力,其人形机器人 Atlas 计划今年进入车场测试,目前与三星合作攻克人形机器人电池问题;
- 丰田自研人形机器人 Punyo,可抱重物,执行家务。
国内外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押注,也反过来印证了这一赛道的广阔场景。高盛预计,到 2027 年和 2032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出货量将分别达到 7.6 万台和 50.2 万台。摩根士丹利此前发布《人形机器人 100 强: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报告,预测 203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将达到 60 万亿美元规模。
养老机器人的发展是趋势所需
养老机器人近日话题的热火以及我国牵头制定的标准出炉,既是我国当前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在落地应用的路径探索,也是养老市场和社会需求的精准把脉。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 3.1 亿,占全国人口的 22.0%,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 2.2 亿人,占全国人口的 15.6%。按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中国已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按老年人口总量,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在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趋势也在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 2050 年全球 60 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 21 亿,其中包括 4.26 亿 80 岁以上的老年人。
老年人经过岁月侵蚀后,生理机能下降,生活不便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同时也因认知能力退化、学习能力及意愿下降,或渐渐与社会脱轨。而更严重的情况,还涉及到「空巢」老人一样的孤独境遇。在身体、心理、社交等多重压抑下,甚至可能出现日本消费社会学者三浦展在《孤独社会》中所描述的「孤独死」现象。
而如何在帮助老人摆脱这种境况,使其能够颐养天年,是社会的课题,也是企业的责任。
从社会的视角来看,我们面临人口活力降低,养老负担加剧,养老问题成为社会与个人都绕不开,是我们头上的大山。
从市场与行业角度来看,庞大的老年人口总量也正孕育着巨大规模的「银发经济」,老年人的吃喝玩乐、医疗养护甚至是陪伴等都是可研究的市场板块。
而在养老机器人标准中你会发现,「健康状况和紧急情况监测」、「家人及医护人员的通信支持」「多样化的家务、娱乐、家居管理、照护」「外出和助行」,这些功能与老年人的需求遥相呼应。
根据《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预估,到 2035 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 30 万亿元,占 GDP 的 10%。 有关老年人的消费与服务亟待各行各业深入挖掘。
今天的养老机器人,其意义不亚于十年前交到老年人手里的那部智能手机。
写在最后
「你老了会考虑使用养老机器人吗?」,人民网的投票中,约 72% 的网友表明愿意。这说明在人形机器人的浪潮中,年轻人对机器人的接受度较高,换句话说年轻人有为养老机器人买单的消费意愿,这无疑是人形机器人厂商的兴奋剂。
但翻看评论区其实有两种需求,一种是给自己养老用,甚至现在就想用,另一种是给家里的老年人用。
前者需求我们自己可以抉择要不要为其买单,而当我们选择是否给老年人用,这里还涉及到选择权,即老年人愿不愿接受这种机器人。
这就像多年前所说的数字鸿沟,我们很担心老年人会不会被支付二维码「过滤」掉,但还有一种声音应该被发出,或许老年人只愿意走得慢点,这就要有兜底的「现金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