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电瓶车火灾”频发,如何防范自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电瓶车火灾”频发,如何防范自救?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037151

近年来,随着电瓶车使用的普及,由此引发的火灾事故屡见不鲜。这类火灾不仅造成财产损失,更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本文将从电瓶车火灾的原因、特点、应对方法和预防措施等多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如何防范和自救。

电动车为何会着火

电动车的电池主要为锂电池和铅酸电池,常见的电动车起火是锂电池过充或短路造成剧烈的化学反应。

过充主要发生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由于电池存在电阻,充电过程中会蓄积大量的热量,当过充时间长,电池内部出现短路,从而产生起火爆炸。但短路也可以出现在电动车行驶过程中,比如高温天气导致电池温度过高,电池间隔膜损坏,引起短路而爆炸。

为何难以灭火

电动车起火用泼水、灭火器、沙土等基本的灭火手段基本无效,即使倾盆大雨也无法扑灭,通常要待化学反应结束后,火焰才会熄灭。而且,电池容量越大,这一化学过程越长,越容易引燃周围物品,过火面积大。

火灾发生的特点

电动车火灾发生主要的特点包括五方面:

  1. 好发于夜间睡眠时。
  2. 群居、高密度居住地频发。
  3. 容易导致群体烧伤和吸入性损伤。
  4. 死亡率高。
  5. 社会影响大。

约89%的电动车火灾发生在晚上7点至晨7点间,入睡前将电池带入家中充电,无异于将“定时炸弹”放在身边。且入睡后,不易察觉火情,发现火情后逃生困难。

电动车引发火焰后,逃生通道受阻也是常见现象,对于群居或密集居住区域得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可以说是“前有险情,后无逃路”,容易演变为群体性灾害事件。

火势蔓延,烟雾弥漫,吸入性损伤发生率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烧伤。吸入性损伤是因热力、烟雾吸入气道,造成鼻咽部、气管、支气管和肺实质损伤,以及全身化学中毒。严重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高达48%-86%,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应对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发现火情,及时撤离,同时切记以下几点:

  1. 首先要沉着冷静,确定好安全逃生通道。
  2. 不要大喊大叫,湿毛巾或湿衣服捂着口鼻,呼吸小而浅,弯腰迅速撤离。
  3. 烟雾较大较浓时,宜用膝、肘匍匐前进,因为近地处往往残留新鲜空气。
  4. 高层住户切忌乘坐电梯逃生,低层用户可通过窗户逃生,可使用窗帘卷成长条,制成安全绳,用于滑绳自救,绝对不能盲目跳楼,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5. 如果发现身上着火,不要惊慌,千万不可跑动或用手拍打,因为这样会加速氧气的补充,火势更旺,应赶紧脱掉衣物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
  6. 有条件要及时联系119消防救援。

如何减少这类灾害

电动车火灾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贻害巨大,为减少这类烧伤的发生,应该把预防对象定位在高危人群和高危地点。比如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外卖、快递从业人员就是高危人群,而群居或密集居住区域、和停放电瓶车区域就是高危地点。相关部门要做好调查排摸和科普宣教,尽量预防和降低这一类事故的发生率。

因此,每个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公民,都应该遵守以下几点规则:

  1. 电动自行车不能推进电梯,要在小区集中存放,不能停放在消防通道上。
  2. 电动自行车在小区集中充电,充电地安置消防监测和灭火装置,此外充电器使用原装配套,不要随意乱用,因为原装充电器与电池的充电保护功能适配。
  3. 没有小区集中点的,切忌在家门口、楼梯、过道等消防通道中充电。
  4. 电动自行车电池定期检修,禁止改装原装电池以增加行驶距离,因为电池尺寸和连接发生变化,容易导致内部电池晃动,短路和爆炸风险增加。
  5. 禁止睡觉后,家中放置电瓶车电池充电。
  6. 避免在阳光下直接暴晒电池,同时也不要让电池靠近温度过高的热源。
  7. 电动车电池的寿命一般为1-2年,如果充电时电池发热严重,有肉眼可见的鼓包和变形,或者出现“一充就满,一用就光”的现象,也是电池硫化最典型的特征,需要及时更换电池。

当然,家中没有电动自行车的公民,也应该尽到公民的监督义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现电瓶车充电安全隐患,要及时向社区居委会等管理部门反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