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战略:西气东输与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国家能源战略:西气东输与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西气东输工程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全长4200千米,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工程将新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大大加快了新疆地区以及中西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中西部地区有六大含油气盆地,包括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根据天然气的资源状况和勘探形势,国家决定启动西气东输工程,加快建设天然气管道建设,以尽快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满足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群众生活对天然气的迫切需要。从更大的范围看,正在规划中的引进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管道将与西气东输大动脉相连接,还有引进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管道也正在规划,这两条管道也属“西气东输”之列。
途经区域
- 一线工程: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
- 二线工程: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
- 三线工程: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10个省(区)
西气东输工程投资巨大,整个工程预算超过1500亿人民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西气东输"工程将大大加快新疆地区以及中西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应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重大工程的实施,还将促进中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西气东输"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电厂、窑炉、化工企业和居民生产使用的燃油和煤炭将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我国能源进口的四大通道
中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石油进口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油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也在节节攀升,目前对外依存度超过60%。
1. 传统海上能源进口通道
目前中国进口石油很大部分还是依靠海运,并且80%以上由外国船东承运。海上进口通道由中东航线、非洲航线、南美航线组成。
- 中东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中国南海
- 非洲航线:①苏伊士→红海→亚丁湾→印度洋→马六甲→中国南海;②西非→好望角→印度洋→马六甲→中国南海
- 南美航线:巴拿马→太平洋→中国
除了南美航线,其它的海上石油运输线路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我国依靠中东、非洲的油气贸易格局决定了马六甲海峡成为我国石油进口的“咽喉水道”。因此为了摆脱我国能源对马六甲海峡的严重依赖,国家大力建设陆上能源进口渠道。
2. 西北-中哈油气管道
中哈原油管道起于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阿特劳,途经阿克纠宾、肯基亚克,止于我国新疆距国境线2.2公里的阿拉山口末站。
该管道是我国第一条陆路原油进口通道。该管道在新疆阿拉山口进入中国境内,之后与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相连。截止2019年底,该管道累积向我国输送原油达1.3亿吨,保证了我国能源的平稳供应。
3. 东北-中俄油气管道
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第二大石油出口国。我国与俄罗斯陆上接壤,两国关系融洽,通过管道进口油气资源运输量大且相对安全。
中俄油气管道分为东线、西线两条。
- 东线工程:起自泰舍特,途经斯科沃罗季诺,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进入中国境内,止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林源末站,全长999公里。
- 西线工程:从我国新疆北部入境,之后再与西气东输工程相连。
4. 西南-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到中国。
对于中国而言,中缅油气管道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关键渠道。中国的大部分外国能源供应都来自中东、非洲等政治不稳定地区,且必须经过狭窄的海峡和竞争激烈的水路才能到达中国。 确保安全、有保证地获得进口能源对中国的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在中缅油气管道修建之前,中国约有五分之四的进口原油必须途经马六甲海峡。而中缅油气管道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将来自中东地区的原油避开马六甲海峡,从缅甸经陆路直接输送到中国,使得中国能够拥有原油供应的多重安全保障。
中巴油气管道
瓜达尔港位于巴基斯坦的南部沿海,该港口由中国援建,其运营权已于2013年2月18日移交中国企业。2016年11月13日,巴基斯坦中资港口瓜达尔港正式开航。
瓜达尔港南临印度洋(阿拉伯海),距离全球石油供应的主要通道——霍尔木兹海峡仅400公里。
有了瓜达尔港,中国通往中东这个能源根据地的运输航线,可完全不绕道马六甲海峡,直接从瓜达尔港上岸通过管道进入喀什。 与现有线路相比,中国石油的运输线路将缩短85%,大大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这个港口和中东的其他几个港口一起,构成了我国在海外的能源生命线,极大地保障了我国能源的安全。
该工程目前还未开工建设,只是处在一个构想阶段,期待未来它能为我国再添一能源安全大通道。
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措施
(1)“开源”角度:
①加强国内能源勘探,提高国内能源产量;
②大力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开辟多源、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通;
(2)“节流”角度:
④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能源利用率;
⑤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特别是东部能源紧缺地区);
⑥低碳出行,提倡适度消费;
(3)其他:
⑦实施产业转移或能源跨区域调配;(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⑧加强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提高应对国际能源市场冲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