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产业热点|开心麻花为何会在国产喜剧中杀出重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产业热点|开心麻花为何会在国产喜剧中杀出重围?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6221103

近期最热门的电影《抓娃娃》点燃了暑期档,开心麻花凭借这部作品再次展现了其在国产喜剧电影领域的实力。从2015年《夏洛特烦恼》横空出世,到如今成为国产喜剧电影的领军者,开心麻花的成功之路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将为您解析开心麻花的品牌发展策略、创作特色,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为何选择喜剧?

作为观众喜闻乐见的类型电影,喜剧电影一直是电影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比较旺盛。一方面是因为喜剧电影可以使观众的心情放松、开怀大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喜剧片作为一种超类型电影,具备很强的类型融合度,可以与其他各种类型电影进行深度融合而实现自身的发展。

从20世纪末开始,国产喜剧电影发展非常迅速,逐渐成为中国商业电影市场中深受欢迎的电影类型之一。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和观众审美的变迁,喜剧电影为了自身发展开始不断寻求与其他类型电影进行融合,呈现出“类型融合”的特点。从黑色喜剧《疯狂的石头》到公路喜剧《人再囧途之泰囧》,再到侦探喜剧《唐人街探案》、悬疑喜剧《火锅英雄》,都属于由“喜剧的主导类型与其他类型糅合而形成的喜剧亚类型”

开心麻花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成长起来的,并快速在喜剧电影行列中站稳脚跟,同时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标识。自2015 年开始,开心麻花陆续推出了多部影视作品,在收获高票房、高口碑的同时,也拓宽了国产喜剧电影的类型融合之路。

“开心麻花”团队精准把握住了不同类型电影的特色,用高超的喜剧创作技巧和出色的类型电影融合手段,成功将科幻、体育、穿越等类型元素融入喜剧电影之中,实现了喜剧电影与这些类型电影的融合。这种尝试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它为中国的喜剧电影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世界喜剧电影的发展和进步拓宽了道路。

开心麻花的成长史

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以舞台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起家,后在多个领域发展。2009年开心麻花出品的音乐剧《白日梦》大获好评。2015年其又凭借电影《夏洛特烦恼》在国产电影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开心麻花电影正式崭露头角。在影视成为大众娱乐重要方式的当下,开心麻花制作团队以独特的风格,向多领域延伸,建构了开心麻花品牌。开心麻花团队在喜剧领域深耕十九年,将时代特色与喜剧元素相结合,抓住机遇,成为业内闻名的原创喜剧公司。15年开心麻花凭借电影《夏洛特烦恼》探索了喜剧电影市场,为话剧改编电影提供了新思路,票房破14亿。之后上映的《羞羞的铁拳》等电影,让开心麻花完成话剧团队向电影团队的转型,开启了“麻花宇宙”。开心麻花团队以极具个性色彩的麻花式喜剧在多领域发展,逐步探索喜剧影片的发展趋势,形成了开心麻花品牌。

品牌发展策略

IP 改编:多领域延伸

IP改编本身是产业间的联动,机会与风险并存。原IP经过发展,有一定的粉丝基础。若改编不符合原IP党的预期,容易遭到排斥。开心麻花的电影团队以此为突破口,创造了独有的讲述方式。在话剧领域,开心麻花话剧《疯狂的石头》开展了全国巡演,打下了良好的粉丝基础。《夏洛特烦恼》《驴得水》以及《羞羞的铁拳》均改编自同名话剧,这几部电影的成功让市场看到了话剧IP向电影转变的可能。原IP积攒的粉丝基础,能够为电影的发行造势。影片与话剧呈现明显的互补状态,利用团队更加熟悉的IP,有利于打开电影市场。开心麻花根据自身特色,抓住机遇,打造国产喜剧“金字招牌”,立足电影市场。话剧与电影完成联动,以不同的方式讲述一个故事,共同完成了开心麻花的跨媒介传播。

海外IP中国化

《独行月球》改编自韩国同名漫画,《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改编自日本电影《魔幻时刻》。开心麻花团队巧妙地以日韩IP作为初次尝试,可以减少文化带来的冲突,改编难度相对小。但IP的改编从来不是生搬硬套,再相似的文化都需要用中国的方式讲述出来。改编为中国的影片,自然会加入中国文化的元素。例如《独行月球》中就加入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同时加上团队独有的麻花化讲述方式。影片保持高密度的笑点,节奏张弛有度,保证每一个爆点。通过《独行月球》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两部影片,开心麻花团队向大众展现了自己优秀的改编能力和不断提升自身的可能性,在影视圈中完成一次跨越。

坚持明星培育,打造品牌团队

开心麻花重视团队的发展,打出品牌电影的旗号。团队长期进行会员建设。“麻花团”俱乐部主办的活动受到大量粉丝的欢迎,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俱乐部。团队保持与粉丝的互动交流,提高与粉丝的黏性。而在电影领域,观众奔着团队买票。头部明星如沈腾、马丽、艾伦等保持高曝光率,例如沈腾有固定节目《王牌对王牌》,保证长期处于观众的视线之中,同时能够让团队与市场保持联系。保持新鲜度是团队受欢迎的重点,而要保持新鲜度,就需要团队不断去探索市场。

创作策略

类型融合

近年来,开心麻花推出了不少喜剧与其他类型元素融合的佳作,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如改编自韩国的同名漫画的《独行月球》,讲述的是航天工程师独孤月被遗忘在月球基地,为了回到地球而在月球上折腾努力的故事。《独行月球》不但取得了31亿元票房的好成绩,也收获了大量观众和专家的好评,这主要是因为它实现了喜剧元素与科幻元素的融合,是一部**“喜剧+科幻”**的类型新作。这种新作独特而又新奇,对观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这两部电影实现了喜剧元素与体育元素的杂糅,是**“喜剧+体育”的类型力作。使得喜剧电影和体育电影都焕发了新的生机。可以说,“开心麻花”的这种尝试是成功的,实现了“搞笑”与“激情”并存,获得了观众和市场的认可。《夏洛特烦恼》实现了喜剧与穿越的组合,是“喜剧+穿越”**的优秀代表作品。同时,自《夏洛特烦恼》之后,“喜剧+穿越”的模式成为喜剧电影的常客,《你好,李焕英》《超时空同居》《哥,你好》这几部同类型的电影都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由此可见,《夏洛特烦恼》为中国商业喜
剧电影打造了新模式,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切合当下热点,引发社会共鸣

正如刘洪涛在采访中对开心麻花发展的两方面总结:“一个是研究喜剧,一个是研究观众需求。”研究观众的需求是开心麻花立足的重要一环。开心麻花以娱乐观众为宗旨,市场热点是大部分观众的关注点。将热点与影片结合,可以给观众一种熟悉感。观众是热点的共同创造者。当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被放在屏幕上,观众与电影之间的距离被拉近,更容易引发共鸣。在特殊的环境中,讲述现实的事情,让观众更有带入感。《夏洛特烦恼》中获奖作文的名字叫《我的区长父亲》讽刺了一些不正当的人情世故。利用热点,最后也需要创造热点。在这部影片中留下了“马冬梅”名字的笑话。

讲述普通而荒诞的“我”

荒诞的普通人是开心麻花电影中主角的特点。这样的设定更符合电影所设置的环境,又具有喜剧特点。开心麻
花团队明白自己的观众群体大多为中青年,讲述的故事要贴近他们的生活,满足他们的需求。故事讲述需要通俗易懂,引发观众的共鸣。创作团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挖掘生活中被人遗忘的小故事,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夏洛特烦恼》回到过去寻找白月光,弥补生活的缺憾;《驴得水》谎报老师人数,冒领薪水,贴补生活;《独行月球》从躺平人生到拯救世界。影片塑造的人物不是完美的,正因为人物有缺点,才更像一个鲜活的人。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到小人物的成长,触发其对未来的期待。

反思与展望

开心麻花系列电影始终保持着高票房,从《夏洛特烦恼》伊始,开心麻花以独具一格的幽默开启了喜剧电影的新纪元,到后来的《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再到近些年的《一念天堂》《李茶的姑妈》,都依靠着沈腾、马丽的加持,收获了不容小觑的市场收益。但强化固有模式发展的同时,也会弱化了艺术自身的创造性,而这也是当下国产喜剧电影创作会面临的一些问题

反思:喜剧模式单一,脸谱化倾向严重

法兰克福学派强调,随着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人人都以通过艺术的标准化生产接触,艺术原本带有的神秘性、独一无二性在标准化的大生产中便被消解掉了,艺术不再是不可替代、不可重复的个体独创,更多的是批量生产、流水线作业后的成果。

通过对比发现,开心麻花电影模式十分固定单一——“喜剧风格+动人情怀+启迪人生+精彩故事”,通过“喜剧+燃情”或是“情怀+讽刺”的大方向基调,阐释人性的思考,沿用大众熟悉的方式展开,演员的标准化包括了用人的齐一化和角色的脸谱化。在每一部开心麻花系列电影中,沈腾从《夏洛特烦恼》的夏洛,《一念天堂》的沈默,再到《西虹市首富》的王多鱼,他们本性不坏,值得原谅等相似的特征吸引了大批观众。但难免引起鉴赏者的审美疲劳,在人物塑造上浮现同质化的特点,久而久之,观众会对此产生厌恶感,扼杀了艺术本身拥有的生产创造力和独特的艺术个性。

展望:坚持艺术创新、重视人文表达

陈旧死板的叙事故事线带来的是人文价值观的落后,《李茶的姑妈》核心主题是“爱情高于金钱”,在金钱诱惑的背景下人们丑态百出制造出笑点,喜剧电影的出发点是创造笑声,如果仅仅追求的是肤浅表面的娱乐效果,传递出的人文意蕴便会大打折扣。对于影片制作人来说,市场和受众的审美趋势都需要重视和关照,也是必须的引领。正视大众文化消极的一面,为文化工业时代贪图享乐的人类敲响警钟,使人们在面对大众影视作品的诱惑时保持清醒的思考。在人本理念的经验指导下,注重深度挖掘剖析现实的人文主义意蕴,促进国产喜剧电影产业链的完善发展。

在文化工业时代的冲撞下,喜剧电影仍有较大的发展改进空间。艺术商品的生产必将伴随着商品化、标准化、控制意识形态的特征,但如何不被这些特征禁锢住创作者思维,是每一个艺术创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坚持主流意识价值观的引导,加大艺术创新的扶持力度,面对稍显浮躁的商业利益,创作者要不忘初心,坚持本心,将“好笑”和“艺术”相融,让喜剧电影不再是低俗下流的代名词,观众观看喜剧电影后,依然能保持着对人性、对现实的反思。黑色幽默的氛围是喜剧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探索多元素的交叉融合和艺术水准的提升是未来喜剧电影产业迈向国际化的一大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