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传统婚书的起源、发展与多样类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传统婚书的起源、发展与多样类型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242368192196569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书不仅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关系的契约之书,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们对美好婚姻的向往。从西周时期的《仪礼》到现代简约的结婚证书,婚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婚姻制度的演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传统婚书的起源、发展及其多样类型。

起源

我国的婚礼传统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的《仪礼》,其中详细记载了婚嫁的六道礼仪: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而婚书,作为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关系的契约之书,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婚书内容丰富,不仅包含求婚帖子、订婚贴和结婚贴,还详细记载了男女双方的姓名、生辰以及双方父母的信息。

发展

在明清时期,婚书的形式有所简化。清朝的婚书,被称为“龙凤贴”或“鸳鸯礼书”,上面详细记载了新人的生辰八字、聘礼内容,以及行礼的吉日吉时等重要信息。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婚书的内容逐渐变得简单而直白。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婚书不再仅仅象征着人们对美好婚姻的祝福,而是开始涉及到实质性的利益安排。时至今日,结婚时提及婚书的情况已经较少见,取而代之的是男方提供房子和彩礼,女方则陪嫁车子和票子等实物,而婚书则被结婚证所替代,成为了婚姻关系的法定证明。

道家婚书,蕴含着敬畏天地、尊崇鬼神的深意。它要求新人向上禀告天庭,向下告知地府,同时还要告知祖师爷,以此作为婚姻的见证。在道家观念中,婚姻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契约。若婚后男方背弃女方,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不仅肉身元神会消散,连同先前修行的道果也将烟消云散。而女方若辜负男方,则被视为违背天意,将被三界除名,永世不得轮回为人。

唐代婚书,这份珍贵的敦煌文书,揭示了古代婚姻的某些面貌。它包含正书与别纸两部分,其中正书主要涉及男方家庭的通婚请求和女方家庭的答婚承诺。通婚书往往以客气套话开头,如“某某啊,你家女儿甚佳,我家甚为满意,可否结为亲家?”而答婚书则回应道:“你家儿子亦不俗,这门亲事,我答应了!”然而,真正的婚书精髓在于别纸,它详细记载了男女双方的实际情况,包括家庭背景、个人品性等重要信息。

宋代婚书,在朱熹的《朱子家礼》中,被精简为纳采、纳征和亲迎三大环节,这恰恰保留了婚书产生的核心流程。

民国婚书,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深情与浪漫,别有一番韵味。除了官方规定的必要内容,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书还常附有充满情感的配文,字里行间透露出深深的眷恋与承诺。在形式上,这些婚书也颇费心思,精心绘制的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牡丹吐蕊等图案,为婚书增添了别样的美感与寓意。

民国时期的婚书,不仅形式精美,而且誓词充满浪漫情怀。以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婚书为例,其上仅以四句短短的誓言便诠释了深厚的情感。传闻中,“签订终身,结为夫妇”乃张爱玲所书,而“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则由胡兰成执笔。这16个字,每一个都蕴含着深深的情感与承诺。

现代婚书

中国人向来以含蓄为美,常借助物品来传递深情。在这漫长的人生旅程中,能与你成为家人、友人或是恋人,无疑是前世修来的珍贵缘分。愿以这些珍贵的物品为媒介,见证我们的情谊与承诺。

三生有幸,得你相伴,神明可鉴,非遗珍藏。拥有你,是我此生最大的福气。你如同我《心境》中的《心经》,每一刻的心跳,都寄托着我与你期盼来世重逢的深深期盼。

历经时代的演变,现代婚书已逐渐发展出符合现代人需求的特点,它不仅承载着对现代婚姻的美好期许,更体现了庄重的承诺。“敬日月星辰 共鉴此生”,意在请天地自然作为这段婚姻的见证人,共同见证这一生的美好。“允长相所守 不离不弃”,表达了双方对长久相伴的坚定承诺,彼此永不分离。“愿平安顺遂 共度此生”,则寄望于安稳顺遂的生活,携手共度一生。“誓大地之上 你我同心”,在大地的见证下,彼此立誓同心同行。“吾请愿红纸婚书描金双喜凤”,描绘了传统婚书的形式,红纸书写并饰以描金的双喜与凤的图案,彰显喜庆与庄重。“汝请愿清淡平常与君到白头”,表达了另一方希望在平淡的生活中与爱人相伴到老的愿望。整体而言,这些用词精炼且富有古典韵味,充分展现了国人对婚姻的敬重与美好期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