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柴门》赏析:瀼西风光与人生感慨
杜甫《柴门》赏析:瀼西风光与人生感慨
《柴门》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瀼西一带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孤舟登瀼西,回首望两崖。
东城干旱天,其气如焚柴。
长影没窈窕,馀光散唅呀。
大江蟠嵌根,归海成一家。
下冲割坤轴,竦壁攒镆铘。
萧飒洒秋色,氛昏霾日车。
峡门自此始,最窄容浮查。
禹功翊造化,疏凿就欹斜。
巨渠决太古,众水为长蛇。
风烟渺吴蜀,舟楫通盐麻。
我今远游子,飘转混泥沙。
万物附本性,约身不愿奢。
茅栋盖一床,清池有馀花。
浊醪与脱粟,在眼无咨嗟。
山荒人民少,地僻日夕佳。
贫病固其常,富贵任生涯。
老于干戈际,宅幸蓬荜遮。
石乱上云气,杉清延月华。
赏妍又分外,理惬夫何夸。
足了垂白年,敢居高士差。
书此豁平昔,回首犹暮霞。
诗词赏析
《柴门》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瀼西一带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孤舟登瀼西,回首望两崖”点明了诗人登船溯江而上的行踪,以及回望两岸山崖的景象。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东城干旱天,其气如焚柴”等描写,展现了瀼西一带的自然环境特征。其中,“长影没窈窕,馀光散唅呀”描绘了日落时分的景色,而“大江蟠嵌根,归海成一家”则展现了长江的壮阔景象。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我今远游子,飘转混泥沙”等诗句,表达了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最后,“贫病固其常,富贵任生涯”等诗句,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即贫病是常态,富贵则是偶然。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相关诗句
《柴门》
《柴门》[唐代] 杜甫
何必逢人尽说贫,自来求已胜求人。
梅花落尽青山远,深掩柴门过一春。
《柴门》[唐代] 杜甫
岂少安危事,柴门独倚楼。
溪才通舴艋,林已叫钩辀。
归鬓霜俱落,冥心水不流。
荆轲何用咏,剑术转堪羞。
《柴门》[唐代] 杜甫
石砌苔初合,柴门手自开。
日催开影转,风递竹声来。
蟹眼翻茶鼎,鹅儿滟酒杯。
不须忧岁计,魁芋已新栽。
《柴门春书》[唐代] 杜甫
深巷寂无人,鸟声花坞春。
荜门长日掩,天地一闲身。
《柴门》[唐代] 杜甫
翠盖平遮松柏林,画屏分映两青岑。
坐收粳稻三秋色,行踏垂杨一径阴。
雨突烟沈人卧稳,风帘花落燕巢深。
幸无奇字藏书箧,不惹?轩使者寻。
《柴门》[唐代] 杜甫
寂寞柴门不彻扃,槐花细细糁空庭。
晚梅摘得盐供飣,浊酒沽来草塞瓶。
病已废耕抛襏襫,闲犹持钓爱笭箵。
经旬莫恨无来客,交旧疏如欲旦星。
《新作柴门戏书》[唐代] 杜甫
虽设常关果是麽?开门终日有谁过。
从来不省多车辙,此际真宜置爵罗。
尚许渔樵时剥啄,偶逢风月亦婆娑。
炎炎炙手须臾事,也比柴荆较几何!
《柴门晚步》[唐代] 杜甫
柴门一延竚,暮色集四山。
雨歇林蔼变,岁阴岚气寒。
峰高看月上,巢昏迟乌还。
游眺暂自适,裴回反长叹。
幽思招隐作,怆恨南涧篇。
羇怀定谁识,凄然独掩关。
作者千古名句
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
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唐代] 杜甫
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
出自《满江红·汉水东流》[唐代] 杜甫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出自《烈女操》[唐代] 杜甫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出自《水调歌头·登多景楼》[唐代] 杜甫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出自《登楼》[唐代] 杜甫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出自《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唐代] 杜甫
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
出自《花心动·春词》[唐代] 杜甫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出自《山中与幽人对酌》[唐代] 杜甫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出自《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唐代] 杜甫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出自《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唐代]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