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代是如何陪葬的,为什么要让活人去陪葬呢?鲜花为你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代是如何陪葬的,为什么要让活人去陪葬呢?鲜花为你解析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40424520_121200604/?pvid=000115_3w_a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陪葬制度是一个令人震撼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从商朝开始,这种将活人或尸体与死者一同埋葬的习俗延续了数千年,直到春秋时期才逐渐被用人俑代替活人陪葬的方式所取代。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一历史现象的来龙去脉。

在古代的商朝,商人们坚信人死后灵魂将在另一个世界中生活。根据他们的信仰,墓主在另一个世界要依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来处理。奴隶主和贵族死后,通常会选择用奴隶进行陪葬。在河南安阳发掘的一些奴隶主墓葬中,陪葬的人数一般在几十到几百之间,其中一些大墓甚至有二三百人陪葬。这些陪葬者的骨骸有的没有头颅,有的手骨被反捆,说明他们是在被杀后陪葬的奴隶。

陪葬制度不仅在商朝存在,在随后的周、春秋、战国、秦朝时期也广泛流行。在《墨子·节葬》中有记载:“天子杀殉,多都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这显示了陪葬人数有一定的规定。春秋时期兴起了一种用人俑进行陪葬的方式,即用陶俑来代替真实的人体。即便如此,孔老夫子也对这种方式不满,他曾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也。”这说明儒家并不赞成人的殉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