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后还可不可以再追究刑事责任
调解后还可不可以再追究刑事责任
调解后能否追究刑事责任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刑事自诉案件,调解达成协议后自诉人反悔有权起诉,法院应受理;调解协议履行且被告人获谅解,通常不再追究。公诉案件调解多在侦查或审查起诉阶段,达成和解协议后,检察院可提从宽建议,最终由法院依具体情况判断是否追究及量刑。要综合多因素判断。
一、调解后还可不可以再追究刑事责任
调解后是否还能追究刑事责任,这得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
就刑事自诉案件而言,当调解达成协议后,倘若自诉人突然反悔,那么他是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院也应当受理这起诉讼。
而要是调解协议已经全部履行完毕,并且被告人也得到了谅解,通常情况下就不会再去追究刑事责任了。
然而对于公诉案件,调解一般是在侦查阶段或者审查起诉阶段进行的。
在达成和解协议之后,检察院有权利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
但最终法院还是得依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以及量刑的轻重。
总之,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定论,说调解后就一定可以或者不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必须综合考虑案件的性质、所处的调解阶段等诸多因素,通过全面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二、调解达成后能否重新启动刑事追责
这要分情况来看。在刑事公诉案件中,一旦犯罪行为构成犯罪,即便双方达成调解,司法机关仍可依法启动刑事追责程序。因为刑事犯罪侵害的不仅是被害人个人权益,更损害了社会公共秩序和法律尊严,是否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由司法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决定,调解不能免除其刑事责任,但达成调解取得被害人谅解,在量刑时可作为从轻情节考虑。
然而在一些刑事自诉案件中,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若双方调解达成且自诉人撤回自诉,通常不能随意重新启动刑事追责,除非存在特殊情形,比如调解违反自愿、合法原则等。总之,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在这方面规定不同,要依据具体案件性质和情况判断。
三、调解达成后为何有的仍被追究刑责
调解在刑事案件中有不同情况。在一些轻微刑事案件中,比如民间纠纷引发的部分犯罪,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达成刑事和解并积极赔偿、取得谅解等,司法机关可以从宽处理,甚至作出不起诉决定。
然而,有些案件即便达成调解,犯罪嫌疑人仍会被追究刑责。一方面,对于一些严重的暴力犯罪等法定不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调解只是民事赔偿部分的处理,并不影响对犯罪行为的刑事评价,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依然存在,司法机关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即使在可和解案件中,如果犯罪情节恶劣、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大等,即便达成调解,司法机关也可能综合全案情况,决定仍对其提起公诉、追究刑责,只是在量刑时会将调解情况作为从轻情节予以考虑。
当探讨调解后还可不可以再追究刑事责任这一问题时,需要明白其背后存在多种复杂情形。即便双方达成调解,若犯罪行为达到一定严重程度,仍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是因为刑事犯罪损害的不仅是被害人个人利益,还危害到社会公共秩序与法律尊严。而且,有些案件在调解时可能存在信息不完整、新证据出现等状况,这也会影响是否再次追究刑事责任。
本文原文来自64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