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之后能不能追究违约责任
合同解除之后能不能追究违约责任
实践中合同解除后仍可主张违约责任补偿。合同解除虽通常意味着违约责任豁免,但非绝对。当一方违约导致合同解除时,另一方有权向违约方追索因对方违约带来的实际经济等损失。比如违约方未按约履行致合同解散,守约方可能有经济损失,此时仍有向违约方索赔的资格。
合同解除之后能不能追究违约责任
在实践中,合同解除之后依然可以主张违约责任的补偿。虽然合同的解除代表着违约责任通常得以豁免,但这并不是绝对的现象。当由于一方违反约定而触发合同解除时,另一方并不因此失去向违约方追索因其自身违约所带来的实际经济和相关损失的权益。例如,在某个实例中,若违约方未能依照既定规范履行合同义务从而引起合同的解散,那么守约的一方可能在此情况下承受一定的经济损失,此时他们依然具备向违约方提出索赔要求的资格。
合同解除后该如何确定违约赔偿范围
合同解除后,违约赔偿范围的确定遵循以下要点:
首先,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若合同因违约解除,解除权人可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赔偿范围一般包括实际损失与可得利益损失。实际损失是指因对方违约行为导致的现实的、已经发生的损失,比如为履行合同已投入的费用、因合同解除而遭受的直接财产减损等。
可得利益损失是指合同正常履行时,守约方本可获得的利益,需具备确定性、可预见等条件。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通常在赔偿范围内。同时,守约方负有减损义务,即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否则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请求赔偿。总之,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以合理确定违约赔偿范围。
合同无效还能否要求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无效的情况下,一般不能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前提是合同有效,只有有效合同中约定的违约条款才具有拘束力。
根据《民法典》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基于缔约过失责任,而非违约责任。
不过,如果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那么有效部分所约定的违约责任条款仍可能适用。总之,合同无效时通常不能主张违约责任,但可依据具体情形寻求其他法律救济。
当探讨合同解除之后能不能追究违约责任时,我们会发现这背后还有不少关联要点。合同解除后,即便解除行为已发生,但若是存在违约情形,依然可以追究违约责任。并且,在确定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时,往往需要结合合同约定以及实际损失等多方面因素考量。例如损失的范围界定,是直接损失还是包含间接损失等。
本文原文来自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