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吕祖先天一气太乙金华宗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吕祖先天一气太乙金华宗旨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29/11/33306100_1137928965.shtml

《太乙金华宗旨》是一部源自道教的内丹修炼经典,据传由吕洞宾传授心诀,后由明朝道士伍守阳整理编纂。此书详细阐述了内丹修炼的步骤,旨在帮助修行者达到身心合一、精神升华的至高境界。

天地看人 好像朝生暮死的浮游 而大道看天地也像水中的泡影 唯有元神永恒 。炼出曼陀罗,意味着修行者开始窥探到自己的性光,这是入门修炼的重要标志。《太乙金华宗旨》中提到,回光有“金华乍吐”、“金华正放”、“金华大凝”等不同层次,象征着修行者精神境界的逐步提升。其实也是直指金丹,即光,取象于金质的华采,内涵秘藏着一个“光”字,是先天太乙的真气,无形无相,但有千变万化之用。道家认为金丹是修炼的最高境界。

道家认为,道法自然,无名无相,只存一性与一元神。性命虽不可见,但可以寄托于天光,而天光又寄寓于两目。修炼中观见的曼陀罗,正是修行者内心精神世界的直观反映。金华,即光,是先天太乙之真气,它引导修行者通过内心修炼,形成曼陀罗般的架构,使心灵之光回归并凝聚于中心,从而实现心灵的升华与超越。

天地之于人,犹如蜉蝣之于天地;大道之于天地,亦似泡影之于大道。唯有元神真性,超脱于元会之上,而精气则随天地而衰颓。元神,即无极,生天生地皆源于此。修炼中所见的曼陀罗,与元神、金华、回光等概念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太乙金华宗旨》修炼体系的核心。

修炼中所见的曼陀罗,实为人的性光或元神之光。炼出曼陀罗,即意味着修行者开始窥探到自己的性光,此乃“光之始回”的标志。性光由发散转为回归,是修炼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入门修炼的证明。随着修炼的深入,修行者将经历“金华乍吐”、“金华正放”、“金华大凝”等层次,最终抵达“金华大凝”之境,此时元神将萌动欲出,修行者即可窥探生命的真相。

曼陀罗象征着“自性”,自性(涵盖无意识在内的精神世界整体)具有统一、完整、自足、和谐的特点。当诸多路线轨迹相互叠加,便能形成完整、规律、极具美感的曼陀罗图案。通过配合打坐、冥想,可以使人获得平静、放松的体验。唯有让自身放松下来,才能梳理纷乱的思绪。或许,长久未解的困扰,在某一瞬间便能萌生出灵感。我们每日都被海量的信息和繁杂的事务所困扰,疲惫总是如影随形。

即便生活再忙碌,也应抽出时间让自己的心灵沉静下来。在此过程中,呼吸均匀平和、思绪归于宁静,注意力自觉专注于当下。思维的专注和身体的放松能够减轻压力反应,增添正面情绪,将自己从焦虑中解脱出来。待你恍然回神,压力和焦虑已然不知不觉消散,让你获得一个精神重新蓄力的契机。

丹道修炼强调“精水、神火、意土”三者的无上诀要。其中,“精水”指先天真一之气,是修炼的基础;“神火”则是光,代表智慧和洞察;“意土”则是中宫天心,即修炼者的内心境界和意志所在。这三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丹道修炼的核心。


魄是阴性的,是识的载体;而识是连续的,它会随着魄的变形易质而延续生生世世。为了打破这种轮回,修炼者需要控制魄和识,这就涉及“回光炼魂”的修炼方法。

“回光”即将心神回归于内,通过炼魂来保神、制魄、断识。这是一种消除阴性杂质、返回纯阳之境的方法。通过回光修炼,可以使精水充足、神火发生、意土凝定,进而结成圣胎,达到修炼的更高境界。即使是在看似低贱的物质中,也能通过神的专注和修炼产生出神奇的变化。这进一步强调了修炼过程中心神的重要性。当一灵真性落入乾宫(即人体)后,便分出了魂魄。魂是阳性的,与元始同形,代表生命和活力;魄是阴性的,附于有形之凡心,代表死亡和欲望。因此,学人需要通过修炼来炼尽阴魄,达到纯阳之境。


在道教哲学中,魂魄被视为灵魂的两个构成部分,分别代表阴阳两种属性。这里的阴阳并非指男女,而是指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关系。灵魂,亦称“一灵真性”、“先天太一之真性”,在道教中被认定为源自宇宙精华的至上存在。当这种真性融入人体后,便分化成魂魄。魂作为阳性的存在,居于“天心”(两目之间),是元神的栖息之所。元神虽存在于人体中,但其本质却超脱了肉体凡胎,具备神圣性与超验性。它被视作源自“无极”的至上存在,能够“生天生地”,即拥有创造与主宰宇宙万物的力量。在道教的修炼中,炼魂被视为重要的修炼法门,通过回光炼魂可以保神、制魄、断识,进而达到修炼的高深境界。

魄作为阴性的存在,与识神纠集融合为一体,转变成“沉浊之气”,居于世俗的人心中。魄掌控着人的七情六欲以及种种欲望,成为人世俗生活的主宰。虽然魄原本也源自太极,但一旦进入肉体凡胎,便丧失了先前的神圣性,而彻底化作了一种世俗的、肉体的存在。在道教的认知中,魄的世俗性与肉体性是其与魂的主要差异。

魂与魄的这种区分,实际上体现了道教对生命的一种神秘认知。在未“落乾宫”(即进入人体)之前,魂魄皆为超验的、神圣的存在。然而一旦进入人体后,魄由于主宰人的七情六欲而带有某些情感色彩和世俗性,而魂则始终保持着其超验本质,即便在人体之中也是虚无缥缈、难以捉摸的。这种认知不仅揭示了生命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也体现了道教对生命本质和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

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皆由这种光所照耀,因此它并非仅局限于人体之内。同时,人的聪明智慧、一切思维运转也皆由此光之效用,所以它亦非全然存于人体之外。这种光实则是天地间的光华,遍布整个宇宙,而人体内的光华亦与天地之光华相互连通。因此,当修炼者施行“回光”时,实际上是在与天地宇宙进行交流与融合。人的精华皆上注于目,此乃人身之关键。这也契合道教中“眼为心之窗”的观念,认为眼睛是连接内外、沟通心灵的桥梁。因此,通过静坐修炼将心神回归于内,借由眼睛这一窗口来观察和感知天地宇宙,是修炼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一日不静坐,此光便会流转不定、难以安定。而倘若能够坚持静坐修炼,即便历经万劫千生,亦能从此彻悟大道,达到万法归于静的境地。这彰显了道教修炼中“静”的重要性,认为唯有通过静坐修炼才能使心神安定,与天地宇宙相融。修炼过程中的功夫需由浅入深、由粗至细,并且要持续不断地进行。虽然修炼的终极目标相同,但其中的甘苦唯有修炼者自身去体会与领悟。最终所要达到的境界乃是“天空海阔、万法如如”,即与天地宇宙相融,达到一种超脱自在的境界。

《太乙金华宗旨》作为一部论述内丹功法的书籍,其核心在于“金华”,即金丹的修炼。内丹家将人体内精、气、神的修炼称作金丹修炼,旨在催生长生不死之丹。金华即光,它源自先天之元气,亦名天光、元神、真性等。通过“回光”与“凝神”的修炼之法,修行者能够将注意力聚焦于天心处,使周身之气上朝,从而达到修真悟性的目的。

道教认为,人若欲长寿乃至不死,就必须通过修炼体内的精、气、神来抱守真炁,炼就金丹,飞升成仙。而《太乙金华宗旨》的主旨正是炼精化气,通过闭精炼气之法,使精或血先化为气,于体内循环,以制成肉体不死之丹。书名中的“太乙”象征着宇宙原初的清新完美之态,也寓意着修行者所追求的至上境界。


在这个充满焦虑与压力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找到一片净土来放松身心、排解纷扰。冥想打坐便是一种极佳的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减压、放松、找回自我。通过专注与冥想的修炼,我们能够摆脱外界的干扰,获得内在的平静与自由,进而激发我们的内驱力、抗挫折能力以及对目标的规划能力。生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唯有勇敢直面才能冲破命运的樊笼,实现自我超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